觀察追蹤

亞洲製造業重鎮國家近日疫情大爆發,可能對於全球供應鏈帶來打擊,而這恐怕加速美國通膨升溫,連帶促使美國聯準會(Fed)提早升息。

朱雲漢院士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重新思考比較政治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內容。他表示,比較政治的研究領域應超越西方中心世界觀,認為西方國家學者對西方發展都有在美化、漂白嫌疑,分析架構也經常出現「削足適履」的問題,並直言,只要將國家、人口規模列入考量,那中國與印度的發展經驗,就會顛覆許多西方比較政治的理論。

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狀況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美國和歐洲正在積極推進吸引台灣強有力半導體廠商到本地區建設工廠的活動。不過,台灣4家主要企業最近發佈的投資計劃的合計額雖然達到約14萬億日元,但其中9成被認為是在台灣本地的投資。對於送來秋波的美歐,台灣企業的興趣不大,世界今後有可能在半導體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台灣的依賴。

彭博報導指出,台灣被譽為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例子,但自滿心理卻暴露了台灣除有效圍堵外什麼都沒有的防線:不僅檢測少,又沒有篩檢無症狀感染的機制,還有幾近零%的疫苗施打率。Mayo診所疫苗研究集團主任、病毒學家 Gregory Poland 接受彭博訪問說:「如果他們有300確診病例,就會有3,000例在社區內,只是不知道而已。」他說:「這就需要嚴格封鎖措施,即所謂的鎔斷手段,然後要儘快拿到疫苗。」問題是沒有疫苗。台灣接種步調遠遠落後歐美,如此一來,將陷入像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地區一樣封鎖─解封的循環。

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水情緊繃,電力也亮起警戒燈號,總統蔡英文的520連任週年挑戰不少。全面執政的一年間,如同競選時以能源為亮點的環境政見,環境施政仍是側重能源題,100天後亦將面對任內第二次的能源公投,接受全民的考驗。環境資訊中心去年推出蔡政府第二任期的環境能源挑戰,一年後再度檢視,也邀請讀者持續監督。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自2008年起,每年運送種子至挪威「末日地窖」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19日再度把48種蔬菜作物,超過1萬1771個備份種原打包裝箱空運至挪威,這次寄送的種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亞蔬種原備份率已達45%,2025年可以把亞蔬的種原9成都送到挪威保存。

雙北市疫情警戒標準升至第三級,若未來進入第四級封城階段,金管會表示,金融三業等金融營運均將不中斷,且股市、期貨不會休市、仍會繼續維持交易。至於股東會因法規及實務運作上有困難,仍必須以實體舉行、並盡可能在6月底前召開。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兩任政府都曾遇到前所未有的全球經濟危機,馬政府時代在2008年至2009年間有全球金融海嘯,而蔡政府則面對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對台灣經濟都造成嚴重的衝擊。所以,從總體面來看,兩任政府的經濟表現相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