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外界關切2025年能源占比,經濟部表示,比例變動並非總電量不足,考量用電成長,已規劃增加總發電量,綠能裝置量不變;且2025年三接上線後,可擴大燃氣調度發電,加上抽蓄水力等其他電能,持續穩定供電。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代表企業界向政府提「建言書」,總括七大建議案,籲政府不要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急於入法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遞案要求立院召開臨時會,地制法修法在臨時會確定不會缺席,柯要為大新竹升格做最後一搏。
全球暖化日漸加劇,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許多國家紛紛列出淨零碳排路徑,其中歐盟計畫將核能與天然氣列入綠色投資標的。
台灣剛走出「百年大旱」陰影,為因應氣候變遷下逐漸升高的水資源風險,節水政策成為關注焦點。
最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即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蔚為潮流,廣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究竟ESG真正的意涵為何?對企業、國家競爭力有何影響?企業及政府研擬因應ESG的發展策略,都是台灣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無可迴避的挑戰。
回顧去(二○二一)年,不只缺水,還缺電,蔡總統宣稱二○二五年要成為非核家園,但實際上腳步跟上了嗎?
水資源、海洋生態和企業經營很有距離,海洋污染來源之一的航運業近期才被盯上,部份業者倡議綠色航道、兼顧減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