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故宮文物赴日展覽引發的正名風波,對政府官員的最大教訓是:涉外事務凡與國家主權有關,政府則應力爭力辯,而且要爭得寸步不讓,辯得理直氣壯。

有人或許認為,「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政府何必斤斤計較「國立故宮」被改名為「台北故宮」?為了兩字之差而損及台日關係,值得嗎?況且,爭到「國立」又如何?日本眼中的「中國」,仍是彼國而非此國,何必自我感覺良好?

這種看法未必有錯。但台日雙方所簽展覽合約,...

憲法時刻之所以浮現,是因為「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警覺:現行代議民主已嚴重失靈。但何以失靈?許多人歸因於國會代表性不足,他們也據此開出憲法改變的藥方,包括:改變現行立委選制,把並立制改為聯立制,增加小黨當選空間,讓票票等值,並且適度增加立委名額。

野蠻、霸佔、杯葛、戲碼,該停止了,當學運催生出「憲法時刻」之際,朝野立委與政黨領袖總該付諸行動,力挽國會文化於既頹。(資料照,余志偉攝)

一場學生運動,...

太陽花學運是一場改寫歷史的運動,改寫了學運史,也改寫了社運史,更開創了以占領憲政機關為手段的新社運模式。

但既是模式,就可能出現模式效應。太陽花才撤出立院議場不到一天,就爆發上千民眾包圍台北市中正一分局事件,即是太陽花效應的立即發酵;可以預料,往後任何一場社運,都有可能受到此一模式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以後再出現類似大埔徵地、美麗灣開發、國光石化興建與恐龍法官判決等事件,...

二○一三年七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擘畫舉辦了「第一屆余紀忠講堂種籽營」。甄選四十六位來自產、官、學和社團,年齡在五十歲以下的菁英分子,在為期一個月的講習期間,參與基金會多年的導師們與所有的種籽學員,相踵繼續「公與義」與「實在年代」的倡議,舉辦「種籽營」可算是基金會為台灣找尋出路所推出的第三部曲。這個新階段的基調自然不只是要「坐而言」,更強調要有「起而行」的行動力。

余紀忠講堂種籽營的籌辦,來自想為停滯的台灣付出一些心力的發想。...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國立中央大學共同舉辦的「余紀忠講座」將於十二月十七日於中央大學大講堂登場,今年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擔任講座,圖書館並安 排「王德威院士書架」揭幕儀式,讓中大師生和臨近高中生有機會親炙大師的丰采。

曾榮獲1994年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的王德威院士,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專家,旅居美國長達二十餘年,致力於華文文學研究推動,...

極權國家領導人過世後,人民通常被迫要世世代代紀念他;但民主國家領導人過世五十年後,人民仍然熱中主動紀念他,全世界大概唯甘迺迪一人。

五十年來,回憶或研究甘迺迪的書有四萬多本;有關他的電影、電視與紀錄片也不計其數,他是學術研究與大眾文化永遠不褪流行的主題。在政治上,「甘迺迪」更是一個代名詞或形容詞,柯林頓、卡麥隆以及歐巴馬等年輕魅力型政治領袖,都被人比喻為甘迺迪。當然,他創造的「卡美樂神話」,更像亞瑟王與圓桌武士的傳奇一樣,...

從96年底 兩廳院開始「藝術零距離」圓夢計劃,讓偏遠地區學校及從未接觸藝術的弱勢族群有機會到兩廳院,或縣市演藝中心聆賞節目。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原住民孩童教育議題,繼去年台東豐田國小100位師生觀賞以色列舞台劇「森林王子」後,今年我們以北台灣為重心,邀請新北市大成、東山,與桃園介壽、三光、義盛,及新竹尖石、陸豐、清水、瑞峰等國小及台北市中山國小特教資源班學生,並特邀原住民族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陳士章推廌原住民重點學校,...

在年年風雨,人人駡馬英九,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為尋求代代傳承,三十三位基金會智囊老友為豐富課程,傳授專業知識與行政經歷中的心得,就當下日趨複雜的公共議題做全面性、系統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