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受理企業紓困時,應優先補助不解雇勞工的「愛心企業」。依照多數機構的預期,疫情不管是現在趨緩或過一陣子後才會趨緩,基本上,事件終會過去,接著恢復正常,而短時間內受到影響的人最後都會復工,因此短期的救助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勞工的短期救助,不容忽視,應當劍及履及。

編按:創投業者王伯元投書,病毒無國界,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疫情肆虐,兩岸若攜手防疫,也許是兩岸關係緩解的最佳契機。

編按: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於中時發表,武漢肺炎持續蔓延,從確診案例增加的速度、擴散國家的數目,據專家判斷,其影響力甚至超過SARS。

編按:台大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2019年股市大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2.33%,標普500指數上漲28.9%,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24%,台股也上漲23%,寫下近10年最大漲幅,收復30年前的12000點,離歷史最高12682就是咫尺之遙。為何2019年股市會大漲?這跟去年全球降息風有最大的關係。降息,造成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出現上漲的現象。

編按: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產生嚴重經濟危機後,大家反省海嘯產生的原因是次貸風暴。由於華爾街的貪婪,設計不良的金融商品,形成嚴重的貧富不均,也因此演變成占領華爾街運動。如今10來個年頭過去,「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某種程度救了經濟,讓股市、房市不但苟延殘喘,還屢創新高,貧富不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值得省思在「量化寬鬆」下,對臺灣大環境的影響。

陳添枝便提出台灣業者面對中國競爭的兩種因應之道:一是積極參與中國市場,以彌補台灣部門損失的「抬轎者」;二是避開中國鋒芒,生產中國不具相對優勢產品的「跳車者」。卸任經建會主委後,陳添枝首次以學者身分剖析台灣產業利弊。

于老師過世了!竟是來自報上的消息。基金會論壇承于老師多次提攜參與,建議議題方向,在金融全球化的衝擊下,為「台灣金融的自由化、國際化與制度化」論壇發表專題,鄭重提出「鎖國政策正窒息台灣金融市場的生機」,在「面對全球化下的發展與分配」論壇裡擔當總結,呼籲「聯結全球化脈動刻不容緩」。面對國家治理,老師以前瞻與遠見破除迷思,不容妄為。

有20多億人生活在水緊張的國家。在今天所有的嚴重問題中,我們聚集在這裡,討論水問題的自然威脅,處理水資源短缺,流域被淹,海水水位上升威脅海岸線和土壤,這些不可抗拒的迫切性,我們在臺灣和全球。我們知道今天的情況會每一天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