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共産黨12月9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2025年的經濟政策等。關於2025年的經濟政策指出, “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明了擴充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的態度。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被問及若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是否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對此並未鬆口。我國學者認為,對於台灣問題,美國始終維持戰略模糊,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更提醒,要避免成為中美兩強激烈競爭的棋子。
當數位多媒體已在廿世紀末悄然占領了傳統的紙本媒體後,一路上自報紙、書籍、唱片CD…均節節蛻變,包括傳統占優勢之紙本廣告文宣…這的確是「人類世」之另類文明革命。
在數位廣告市場被大型科技公司壟斷的背景下,傳統媒體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媒體業生存困難,進一步危及民主的持續運作。各國因此推動「媒體議價法」,透過集體談判機制讓媒體與數位平臺協商分潤,減少廣告收益分配不均的問題。本文帶您回顧我國立法情況,以及媒體議價法可能的風險,並介紹美國AI智能引擎公司「Perplexity」所提出的、以授權費為基礎的議價架構,該架構為新聞機構提供前端(API訪問)和後端(收入分享)支持,對其內容在Perplexity搜索引擎中的使用進行補償,或能作為我國立法空窗期的參考依據。
已25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近來又成為立法院爭議的熱門話題。上會期立院財委會決議要求行政院於本會期提出對應版本併審,但卓榮泰院長最後以「現行財劃法已是最佳版本」為由,拒絕提出行政院版修正案,終讓此一充滿政治紛爭的議題,成為本會期另一個引發朝野衝突的新爆點。日前,財委會在爭議中通過將國民黨版財劃法修正案,送交黨團協商。
聯合國國際法院於12月2日起,召開為期兩週的氣候變遷聽證會,結果將會決定大國是否負有氣候行動的法律義務,以及能否因執行不力而遭到起訴;小島開發中國家代表表示,這場「世紀氣候聽證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用國際法律義務取代大國政府的政治承諾。
中國大陸申報「 春節 -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於當地時間四日在巴拉圭通過評審,列入 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功擺脫韓越兩國對「春節起源」的爭奪。大陸學者認為,春節是中華民族情感的聚合,入選非遺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大喜事,春節的影響力也會更大。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十一月消費者物價 指數 (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八,再度升破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 主因除了颱風造成蔬菜水果價格大漲, 外食 、房租漲勢也持續飆高;其中房租年增率擴大到百分之二點六六,漲幅創廿八年半新高,主計總處官員坦言,目前看不到向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