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行政院日前公布紓困4.0方案,多數新創事業被排除在外,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天表示,新創事業未被認列於受疫情衝擊的商業服務業,再加上新創事業具「尚無營收」的特殊性,將被排除於本次紓困方案,政府應在疫情嚴峻下提出適用於新創的紓困補助及貸款方案,積極維繫新創事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去年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一直以來,指揮中心以快篩偽陽性比率太高為由,不主張普篩,隨著疫情加重,目前也只以紅區為首進行廣篩,因此相對其他國家,台灣篩檢率名列全球最低國家之一。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截至6月8日止,台灣每千人篩檢率才千分之29,無論是鄰近的亞洲國家,或是歐美,台灣篩檢率都是吊車尾。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確診人數破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63例本土病例及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有下降趨勢,但不明顯,仍要持續注意。」目前協助多家企業及醫療機構進行快篩,也即將導入診所自費快篩,鼓勵在家快篩。
高端疫苗預計今天下午宣布解盲結果,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一早就宣布「國產新冠疫苗通過緊急授權審核標準」。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直指,食藥署的審核標準並未說明清楚,通過二期臨床緊急授權的疫苗,僅能當作「備位疫苗」也就是戰備疫苗,不該把通過二期臨床的疫苗,當作通過三期一樣,放在與莫德納、AZ、輝瑞相同的位置,特別是公費疫苗的接種,不應以「備位疫苗」為主,備位疫苗的定義是當國內取得不到任何疫苗時才會啟動使用。
國內疫情爆發之際,兩支國產疫苗即將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送交審查。疾管署和廠商簽約後,卻有聲音質疑圖利廠商和炒股,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簡國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和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廖美,3人共同撰文《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爭議與因應路徑》,從醫學科學的論辯切入該議題,再延伸討論其他議題。
高端昨晚發布重訊,今天將暫停交易,依規畫時間對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實驗解盲,但外界最關注的保護力必須經過三期臨床實驗才能得知;由於政府高層頻頻宣示七月打得到國產疫苗,外界預期解盲成功機率極高,但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坦言,國產疫苗有可能拿不到國際認證。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本土疫情累計至8日已經有1萬413人確診、296人死亡,使得致死率上升到2.8%,創下台灣新高,同時也高於全球的平均2.16%。台大醫院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列出四點原因,提醒民眾需小心但不用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