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條文從34條擴增為57條,確定納入我國減碳長期目標為2050淨零碳排,將可對直接排放或間接排放源徵收碳費。
根據北市主計處統計,台北市今年1至11月降水日數計107天,較去年同期減少24天,減幅達18.3%,但降水量為1854.5毫米,較去年同期增加296.7毫米,增加19.1%。
全球氣候異常下,2021年初臺灣本土遭逢嚴重乾旱,不僅全臺水情吃緊,連高科技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面臨用水供應斷層的窘境。
此時歐洲正努力應付史上最糟的能源危機之一,德國卻仍將按照原定計畫,準備在年底前關閉半數核電廠,此舉恐進一步加劇歐洲能源短缺的壓力。
針對上周六公投結果,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表示,人民再次用選票表達了對於核四安全的疑慮且是四個議題中同意與不同意差距最大的,也讓朝野都能夠了解台灣能源已經沒有退路了,積極建構再生能源將是最快速且能補足企業對綠電需求的不二法門。
氣候危機日漸嚴峻,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卻拖過一年又一年,何時送入立法院審議仍遙遙無期。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21日指出,在綠電進度落後、天然氣不符COP26碳排放路徑圖下,台灣未來不能過度依賴仍會排碳的天然氣,政府的能源政策有必要重新檢討。
台灣廉價的油水電還能撐多久?這個衝擊不會比通膨小的大麻煩,誰敢處理誰有種,可偏偏二十幾年下來,台灣還沒等到有膽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