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新冠肺炎(COVID-19)帶來新挑戰,過往被忽視的ESG議題現成為不少公司的當務之急,根據花旗集團最新1份報告顯示,愈來愈多企業機構客戶正透過不同的財務融資方式,實現其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ESG)目標,近90%的受訪企業坦言,有意於5年內推出ESG策略。

連日來出現在西歐的洪泛和北美的熱浪等極端天氣災害,揭示科學與歷史的兩項基本事實:全世界既未準備好減緩氣候變化,也未能與之共存。

經過多年等待,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日前搭乘自家太空船,實現太空旅遊夢想。然而這個壯舉卻引來猛烈批評聲浪,因為這趟旅程留下了大量碳足跡。

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當局15日宣布,暫停所有新的石油與天然氣探勘計畫,未來將不再允許於格陵蘭極區水域或陸地上進行任何石油探勘工程。

為達2050年淨零碳排,歐盟昨起提出一系列綠色新政,其中最引發關注是2023年將試辦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攸關我國碳費訂定。

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計畫,在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達成中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起步,也是中國啟動碳排放權線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之一。初期僅限3,000多家重點發電企業依據配額進行交易。

國際能源署在7月電力市場報告中寫道,「根據最新數據,世界電力需求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降低約1%後,將在2021年增長近5%,2020年增長4%」。

雖然防堵疫情是目前台灣當務之急,但是空污的問題也不能忽視,雲林六輕長期以來,被當地居民視為是空污主要來源,縣政府邀請專家和六輕代表,討論能源轉型問題,初步決定,六輕最慢要在4年內,停止使用燃煤轉成天然氣,不過要使用燃氣,就勢必得在雲林蓋天然氣接收站,為了避免像桃園三接引起的藻礁爭議,縣府要求六輕,不論是對於環境或是居民的安全,都一定要仔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