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可能將碳費設定在每噸10美元左右,雖然高於大多數鄰近國家,但仍低於國際貨幣基金( IMF )認為能阻止 氣候變遷 所需的水準。
環保署、經濟部、農委會舉辦「台灣循環經濟周」多年,也邀請內政部及工程會與會,工程會主秘林傑表示,公共工程要使用很多資源,而在確保工程品質的前提之下,把再生資源放到公共工程之中,去年就使用300萬噸焚化再生粒料、鋼鐵粒料,估計節省1萬公噸碳排、10億元支出。
2022九合一大選即將登場,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5日)公布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結果,今年由台北市拿下第一名,後面依序為屏東縣、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屏東縣則以因地制宜的綠能發展,在非六都中表現最佳。
過去四年的氣候與能源治理成果是基礎,能轉盟呼籲今年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相關政見,正是因為居於氣候風險第一線,地方政府才是落實淨零政策的關鍵角色。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5)公布「...
台灣202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2%破功,多名立委今天要求 環保署 檢討,盡快提出2030年中期目標,環保署長 張子敬 表示,已請各部會檢討,年底前將向行政院報告。外界關切碳費能否超過每公噸300元,張子敬說,碳費費率還未定案,但有可能,...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下個月將在埃及舉行,亞馬遜創辦人 貝佐斯 (Jeff Bezos)旗下「貝佐斯地球基金」正尋求和 非洲 及歐洲國家合作,希望成立聯盟以共同加強修復非洲土地。
環保署在今天業務報告時指出,已請6大部門主政部會檢核部門階段管制目標執行狀況,並在今年年底前向行政院報告。
挪威的雜貨電商Oda的收據上,去年初起多了商品碳排放高、中、低的資訊,讓顧客了解他們購物的碳足跡,結果紅肉等高碳排產品的銷量明顯下滑,肉類替代品的銷量比前一年同期成長八成,整體蔬食產品銷售更快。Oda推出碳標籤的「氣候收據」,來自客戶反映希望能簡易辨認商品是否「氣候友善」,這也是碳標籤驅動民眾低碳消費的影響力。
為加快減碳,環保署審查大型新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時,可以「借用」開發者的資源協助減碳,抵銷開發過程所增加的排碳量,既解決開發者的問題,政府也能不花錢就加速減碳。不過,這種創造多贏的「碳權抵換」作為,目前只限環保署審查的環評案,多數縣市仍各行其是,錯失加速減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