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有「糧倉」美譽,但由於海平面上升導致土壤鹽化,農民為求生存,將一塊塊原為綠油油的稻田闢為養蝦池。
全球企業界為了減少排碳,今年購買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數量預計將創新高。為了迎合這股綠能趨勢,英國石油(BP)、道達爾(Total)與荷蘭皇家殼牌等歐洲石油巨擘,積極發展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供電項目,不斷跟包括亞馬遜與微軟等科技龍頭簽長期供電合約,踏入由傳統電力公司主導的供電市場以增加新收入來源。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為什麼缺水連帶影響電力供應?除了許多慣常水力機組無法發揮,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逐漸乾涸也是一個原因。
彭博資訊報導,在台灣晶片製造業者正努力填補全球半導體供貨短缺之際,台灣正受到再次竄升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長達一年的乾旱衝擊農業、企業和能源等兩大壓力夾擊。在政府努力遏制疫情的同時,水、電雙缺的緊張情勢凸顯出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脆弱性所衍生的長期挑戰。
24日各地對流雲系旺盛,午後時段雙北和新竹多處發生短時強降雨,部分水庫進帳。
德國希望歐洲聯盟(EU)與美國、日本甚至中國等國成立氣候俱樂部,避免計畫中的「碳邊境稅」等環保關稅造成貿易摩擦。
石門水庫集水區蓄水量持續探低,北水局調降每日出水量嚴格控管水情。
嘉義林管處轄管玉山事業區第52林班16日發生森林火災,17日出動直升機8架次空中灑水灌救,仍無法阻止火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