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撰文指出,如何兼顧防疫與經濟,關鍵還是在於疫苗的覆蓋率與國人會否遵守某些自主管理措施上。期待政府與國人在這兩方面持續努力。

《金融時報》報導,葉倫召集財政部、美聯儲、SEC等監管機構開會討論穩定幣,強調有必要迅速行動出台監管框架。他們預計會在未來數月內發布關於穩定幣(stablecoin)的意見。穩定幣是數位經濟中的重要資產。

編者按: 疫苗施打是解決疫情最好的解藥,在台灣疫苗數尚且不足的情形下,面對愈來愈凶猛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學習其他國家採取混打疫苗或許是不得不的因應措施。目前台灣並未開放混打,但專家直指,國外開放混打是「拚民眾接種率,不是拚不怕死」,國內應盡早訂定相關規範,避免民眾缺乏專業知識下,做出錯誤選擇。

氣候變遷及如何因應,不僅已受全球矚目,金融業由於位於企業發展所需的融資、投資供應最為重要的樞紐,因此所扮演的角色也受到高度期許,《工商時報》特邀專家討論,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不做 明天就後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與美國莫德納公司簽署兩年共3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的供應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疫苗與次世代追加劑型疫苗,並同時加購100萬劑疫苗,於今年第四季供應。

2021年亞洲生技大會 (BIO Asia-Taiwan 2021) 21日以線上盛大開幕,諾貝爾獎得主Michael Houghton、生醫愛迪生/Moderna共同創辦人Robert Langer等重磅大咖同台演講,各與會來賓重點談話如下:

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 Taiwan)昨日舉行線上開幕典禮,新冠疫情的演變及疫苗發展仍為大家最關注焦點。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此次疫情讓大家更了解生技產業的重要性,台灣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醫療大國」,但只有好的醫生和醫療體系、學術研究還不夠,更需要「產業」協助,才能將產業轉移到大眾手上。

美國一方面與中國會唔一方面持續打擊中國,針對新疆事件、香港一國兩制政治氣候日益惡化的問題,以及科技威脅等等,拒絕向涉嫌與人民解放軍有關聯的學生和研究人員發放簽證。共產黨領導層尚未找到一個有效戰略來反制美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