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去年艾利颱風帶來強風豪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流入大量泥砂,估計至少超過二千萬公噸的泥砂,也因此讓桃園縣境內自來水淨水場停擺,這樣的景像似乎有愈來愈嚴重,今年連續幾場豪大雨,又再度讓桃園近二百萬人經歷一場令人無法置信的「大雨天,停水天」窘境,馬莎颱風過境後,問題更形嚴重。
停水發生過後,這樣的問題似乎只有五分鐘熱度,社會又逐漸淡忘該如何徹底解決桃園缺水的老問題?而如果不痛下決心尋求根本解決之道,這樣的老問題,未來還是要不斷上演。...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1994年擔任行政院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委員、1997年擔任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永續會)委員,直到2002年接任國家永續會執行長,台大法律教授出身的葉俊榮以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為己任。以下是葉俊榮與《科學人》總編輯李家維的訪談紀要:

撰文/整理/鄭靜琪...

翡翠水庫十年後 汙值增一倍

北宜高坪林行控中心專用匝道應否開放,連日鬧得沸沸揚揚,「時報文教基金會」昨天舉辦「選舉土石流:翡翠水庫從此不太『坪』?」座談會,邀請曾任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並擔任坪林行控中心專用匝道環評專案小組主席的中央大學環工所名譽教授歐陽嶠暉,以及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陳雄文,就環評過程話說從頭。

另有專家學者包括台灣大學環工所教授於幼華、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前監察委員馬以工、名政論家胡忠信、...

過去由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一系列公與義研討會,從「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直至去年所舉辦的「面對公與義-建構宏觀、包容與分享的社會」,時報文教基金會每每都是在國家面對重大公共課題,社會需要一股繼起之力量的時刻,奮起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稅制改革的問題一直是眾所關心的課題-稅制改革從過去到未來的進程;稅制改革對於產業發展的影響;稅制改革如何造成社會資源的重分配;以及稅制改革所 將遭遇的政治障礙,...

问题一: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载,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之时,正值袁世凯帝制运动期间,当时虽有“临时约法”规定对言论、出版、结社等的自由,但实际上袁世凯及其所控制的国会利用各种立法对此打压得很厉害,报刊数目有很大缩减,章士钊1914年创办的以政论为主的《甲寅》杂志就在该年被查禁,作为前《甲寅》的编辑,陈独秀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申请创办《青年》,有没有收到当时主管出版机构的刁难?《青年》的撰稿人都有哪些?办刊的费用来源?...

繼去年台灣“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活動後,再嘗試從民間找答案。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共電視再次合作,全程紀錄對話內容,剪輯成紀錄片。

“我們不一定要找到結論。整個討論過程,才是我們掌握未來的力量。”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根據去年民間對話的經驗,很期待這次充滿“想像”的嘗試,為大眾找到可以發聲的機會,“未來是我們的,不要被政治議題操弄、影響”,大聲說出自己的感想,凝聚更多民間的力量。

“...

壹、前言

自古以來,臺灣因為擁有傲人的海洋環境及資源,其發展歷程也與海洋息息相關。隨著對於海洋資源需求的擴張及科技進步,臺灣仰賴海洋的程度更高,用途也更多元。從傳統漁業捕撈及海洋運輸為主,擴大到各種不同的資源攫取型態。舉例來說,隨著技術進步使得人類能探勘更深海域的油礦、金屬礦及熱液礦,提升了礦產產量。人類也從海水提煉鹽、鎂、溴及鉀等化學元素,並成為冷卻用水及耐鹽植物灌溉用水。而海洋農牧技

...

政府當初的思維是人口控制,這部份也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用當初人口控制的想法出發反過來鼓勵生育,這都是從內部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由全球化,人口在國際上是流動的角度來看問題,以前人口學者愛講人口不只是量的問題也是質的問題,我最怕聽到質的問題這樣的提法,質是非常有爭議的,量的問題就是很明顯,質的問題不應該是好壞而是人口結構的問題,問題已經是發生了,我們被逼要作一種論述或思考。目前基礎調查與研究不夠,更坦白一點,背後的價值抉擇與論述還沒有被社會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