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共同主辦「台灣民間的想像:兩岸的未來」研討會

繼去年台灣“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活動後,再嘗試從民間找答案。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共電視再次合作,全程紀錄對話內容,剪輯成紀錄片。

“我們不一定要找到結論。整個討論過程,才是我們掌握未來的力量。”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根據去年民間對話的經驗,很期待這次充滿“想像”的嘗試,為大眾找到可以發聲的機會,“未來是我們的,不要被政治議題操弄、影響”,大聲說出自己的感想,凝聚更多民間的力量。

“這次我們針對兩岸議題,收集民間聲音,找尋未來,是很高難度的嘗試。畢竟,兩岸議題敏感,動機很容易被質疑,為‘統’或為‘獨’…”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感慨,過去,有關兩岸議題,聽到的都是官方或學者專家的聲音,但他們現在都給困住了,根本無法解套,因此,“我們很需要從民間對話中找答案”。思索兩岸的未來,不能隨意發揮想像,得從“共同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民間對話,才可能為兩岸未來找到新契機。

據了解,台灣“中央大學”教授李廣均指出,兩岸議題很複雜,不是光靠個人意願可解決,還牽涉到現實基礎,包括國際情勢、兩岸人民與“政府”,因此,民間對話,相對客觀很重要,“不違反這些基礎下,彼此協調很重要”。

相關新聞

近期,一份來自「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大陸在二○...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 國民黨 今天在人數優勢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明定提供企業金融支持...
颱風丹娜絲從嘉義縣布袋鎮登陸,百年一遇,強陣風造成嘉義地區災情嚴重,設置於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溪墘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吹翻、破損,...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日韓等14國關稅通知書,台灣不在其中,川普也簽下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獲得更多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