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歐盟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在今年6月8日表決通過贊成「林業和其他土地使用(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LULUCF)條款」的修正案,希望透過恢復濕地和沼澤、造林並停止伐林,來穩定歐盟的自然碳匯,期許讓歐盟減碳的幅度超過原先所設定在2030年減量55%的目標。
近期美國高官訪中第三棒是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肩負和緩中美關係任務,凱瑞積極營造合適對話氛圍,冀重啟兩國氣候外交。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17日在北京會見凱瑞,探討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並為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談判鋪路。
在歐洲,極端高溫席捲整個南歐。義大利衛生部已對羅馬、波隆那和佛羅倫斯等16個城市發布「紅色警報」。氣象中心警告,民眾應為「今夏最強熱浪、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強熱浪之一」做好準備。羅馬17日的氣溫可能達到40℃,18日甚至會飆升至43℃,打破2007年8月創下的40.5℃紀錄。歐洲太空總署說,義大利西西里島與薩丁尼亞島氣溫可能高達48℃,「這可能是歐洲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
夏天才剛開始,全球高溫頻頻破紀錄。世界氣象組織(WMO)10日一連報告數個紀錄,根據初步數據,7月第一周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周;6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海洋也躲不過熱浪,5月和6月的全球海面溫度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南極海冰面積在6月達到有衛星觀測紀錄以來同期新低。
路透依據看到的文件草案指出,以法國為首的歐盟擁核派十一日將向歐盟執委會(EC)提交一份文件,要求歐盟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場域將核能「一視同仁」。歐盟擁核派指出,儘管歐盟已將核電納入綠能,卻未能在法律及資金上平等對待核產業。路透指出,在歐盟今年氣候及能源關鍵法案中,核能已成為成員國間長期未解的癥結。
為提升雲嘉南地區水資源調度運用,農委會農田水利署進行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總預算約卅六億元,已陸續開工,目標二○二五年完工,為達到全民監督,減少外界疑慮,7月11日成立採購廉政平台,整合檢、廉、調、專家學者等建議,公開相關資訊,提升行政透明度。
正當全球興起再生能源之際,台南市的魚塭光電板卻引發毀農爭議。各國推動農電共生方興未艾,也產生許多成功的案例,證明若能詳加規劃,在農業區發展太陽光電亦可達到雙贏的結果,不但能產生可觀的再生能源,也不影響農業運作。
根據《新非都》,經濟部公告為「綠能發展區」的農牧、林業、養殖及國土保安等使用地,在符合「低地力」或「非養殖漁業生產區且多年停養」的條件下,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且不受660平方公尺(約為200坪)的限制,未來農地的光電覆蓋將可達70%、甚至可在農地變更後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