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聯準會(Fed)本周將召開2021年首次決策會議,儘管貨幣政策料將持續按兵不動,但隨著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來升破1%,凸顯通膨預期正在增加,這是否引發Fed本次例會開始針對通膨、利率或縮減購債等議題進行討論,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呼籲歐洲盟邦,為與中國長期競爭做準備,會議主席伊辛格預期,未來幾年中國可望成為歐美優先處理的議題。
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主席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接受 德國 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訪問時表示,由於參眾兩院和共和民主兩黨都對中國強硬,因此與前任總統川普相比,...
疫情爆發1年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表示,若要避免類似情況再上演,各國必須公開透明、分享訊息,在疫情初期就給予國際專家取得資訊權限,但這些中國至今都尚未做到。
台灣即將開始接種AZ新冠疫苗,歐洲多國傳出醫護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必須請假的消息,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刊出文章評論AZ疫苗是「沒人要的疫苗」,指出醫護人員拒絕接種AZ疫苗已經成為德國嚴重的社會問題。
工商社論指出,K型復甦問題席捲全球,台灣企業也面臨同樣疑慮,根據中央銀行1月底公布2020年第四季理事會議事錄,央行理事討論過程中不時提及台灣傳產和高科技業者在疫情衝擊下,復甦力道明顯不同調,已出現K型復甦的情況,這也將成為接下來央行決策貨幣政策時的重大難題。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撰文指出,倡議用租稅來「劫富濟貧」的人士,常會遭到反對者疲勞轟炸式的異議,強調這種「從上到下」的財富重分配政策完全無厘頭;因為有錢人的確很有錢,但人數太少,因此對他們加稅,根本不足以幫助窮人。
中共中央20日在北京舉行紀念華國鋒誕辰百周年座談會。前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在被下野40年、辭世13年後,獲得中共中央全新的歷史評價,在中共政治中,這當被稱為一次「正名」,而這罕有的「正名」,因特殊的歷史和現實,也引起不小的震動。
《路透》報導,七國集團(G7)領導人19日尋求展望新冠大流行後的前景,通過自由貿易重建其遭受重創的經濟,並對抗中國的“非市場導向”政策。七國集團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