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李淳認為,美國目前強調的是產業回流,創造就業;劉大年則說,TIFA只是架構會議,即使有談,也未必就意味雙方可以展開貿易談判;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專家史劍道更表示,剛結束的TIFA會議沒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工作小組會議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很小,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不願承諾任何事,因此貿易協定仍遙遙無期。

台美TIFA復談落幕,結論除了增加更多工作小組會議外,並沒有任何一方值得大書特書的具體成果。從會後雙方發布新聞稿對比,更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台灣避談美豬進口、美國不提疫苗代工」的各自表述;看清台灣的「呼籲」,和美國的「要求」,才能掌握雙方在這次TIFA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

美國聯邦參議員魯比歐等42位跨黨派參議員30日致函美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強調恢復美台TIFA對話的重要性,並要求戴琪將TIFA對話與建立磋商FTA的基礎列為優先項目。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結束,本次會談主要分為「貿易與投資相關議題」、「提升未來貿易及合作議題」兩大類議題。兩大類議題下,台美雙方達成十大共識,拚深化三合作。

《華爾街日報》整理報導指出中共建黨百年背後的隱憂,共產黨打算把中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但面臨兩難困境是,在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裡,公民不大可能接受日益專制的政權管孩子般地控制他們。中國正在發生代際更替,傳統價值觀逐漸讓位於自由觀念,這不利於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前景。

《路透社》報導,睽違五年之後,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將於週三正式登場。外界一向視TIFA會議召開為台美關係溫度計,但學者認為,台美關係近年大幅精進,TIFA會議不必多賦予政治性意義,更可以純粹事務性協商視之。

《路透社》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週二發布的年度報告稱,新冠危機後不均衡的全球復甦將使調整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成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艱鉅”挑戰。全球房價飆升是國際清算銀行目前關注的另一個主要宏觀經濟問題,但通常有利於老年人,而犧牲了年輕人。

全球化的經濟、社交活動使人類更加依賴網路傳播,而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的遠距工作潮也使網路與生產活動的關係更加密切,但近年來因為網路攻擊軟體的發展,相關駭客風險已是20年前的8倍,七國會議與北約最近達成共識,可能針對網路安全提出相應的安全協議,確保全球金融、民生體系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