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A復談 台美學者:貿易協定仍遙遙無期

李淳認為,美國目前強調的是產業回流,創造就業;劉大年則說,TIFA只是架構會議,即使有談,也未必就意味雙方可以展開貿易談判;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專家史劍道更表示,剛結束的TIFA會議沒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工作小組會議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很小,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不願承諾任何事,因此貿易協定仍遙遙無期。

綜合媒體報導,我國期待美方召開TIFA會議後,進而逐步推動洽簽台美BTA。但台美學者認為,貿易協定仍遙遙無期。

台學者:不會進展到台美FTA或BTA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美台是否重啟TIFA有待觀察,因美方之前就有說台美將進行各種接觸,現階段雙方可談的有很多,例如供應鏈檢討報告等,不一定就是TIFA;另外,戴琪上任就一直與各國對談,如果跟我方有對話,不一定就是重啟TIFA。

他說,拜登與川普不同,拜登並沒有想推FTA,美國已經改變,台灣若還期待,只是我方沒有跟上腳步。之前台灣一直想推TIFA,只是想做為台美關係溫度計,但這兩年台美關係升溫,早已不需要透過TIFA證明什麼,且就算復談,美國目前強調的是產業回流,創造就業,也不會進展到台美FTA或BTA,所以不需要做太多解讀。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即使真的重啟TIFA,也只是架構會議,以往是有了這個才能展開雙邊自由貿易談判,但現在已不完全是。雖然台美可談總是正面,但若美方要求談的是供應鏈聯盟,未來要怎麼走,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他說,美國對任何談判都很務實,今年四月出版貿易彙編,也談到各國貿易障礙,包括台灣,如果我們真想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雖然美豬已解禁,但我們還是禁入校園,所以真的談判還是要有攻防演練,我們也要有所準備。

美學者:貿易協定仍遙遙無期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剛結束的TIFA會議沒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工作小組會議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很小,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不願承諾任何事,因此貿易協定仍遙遙無期。

至於美台貿易對話是否可能受到中國大陸因素影響,史劍道說,可將美台貿易對話置於雙邊關係領域看待,因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美國已不理會中國大陸對此事的看法。

台美6月30日舉行第11屆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在開幕致詞均提及盼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行政院經貿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說,我方三次於會中呼籲美方與台技術分享新冠肺炎疫苗,或授權台灣代工,並推動防疫物資加速通關,美方允諾繼續往下討論;USTR新聞稿對上述兩件事均隻字未提。

鄧振中說,台灣表達希望有一天跟美國簽訂BTA,美方對於這個問題答覆是,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類似TIFA會議裡所討論的問題;若能繼續下去,有助達成目標。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