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工商社論指出,K型復甦問題席捲全球,台灣企業也面臨同樣疑慮,根據中央銀行1月底公布2020年第四季理事會議事錄,央行理事討論過程中不時提及台灣傳產和高科技業者在疫情衝擊下,復甦力道明顯不同調,已出現K型復甦的情況,這也將成為接下來央行決策貨幣政策時的重大難題。

我國將採購多少新冠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又給了新數據,「最多可上看四千五百萬劑」;台灣首批新冠疫苗最快三月抵達,應該是AZ疫苗,但此疫苗有效率約六成,副作用比率較高,國外出現拒打風潮,對此,陳時中強調,國人擁有選擇疫苗權利,但因不喜歡某一廠牌疫苗,而為錯過原先接種時間點,下一波可能得等上很久。

針對鴻海(2317)前法務長、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延鵬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指出,「台灣專利佈局如紙老虎」的沉痛告白,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表示,2021年將射出強化研發技術、人才培養、運用大數據扎根智財管理的三支箭,要讓專利更具含金量,並以專利申請佈局輔導中小企業往上推升產業競爭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閃耀全球,但多家半導體龍頭都曾反映「人才荒」。為培育專業人才,教育部提出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18日邀集相關部會,與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力積電等半導體公司高層研商成立「半導體學院」來解決人才問題。

根據彭博資訊報導各國深刻體會全球太過於依賴台灣半導體,特別是受到先進製程領導者台積電產能的左右,此依賴程度已達到危險等級,甚至車用晶片缺貨危機更讓德國政府罕見發函我國官方,期望能援助解決晶片短缺的問題;上述新聞事件或報導均再次驗證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供應鏈位階重要性不斷拉升

台積電在近期展開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 2021中,由董事長劉德音表示3nm製程技術進度超前,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進入試產,並且在2022年正式用於量產。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表示,外界曾質疑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會造成國內豬肉崩盤,或大家不敢吃豬肉,銷量大幅下降,但數據顯示,國內豬肉消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6000噸,並未造成國產豬肉銷量崩盤。

氣候變遷日漸加劇,世界各國及跨國企業紛紛提出「2050碳中和」目標。副總統賴清德今(19日)出席玉山銀行ESG倡議記者會表示,台灣現行減碳目標僅設定2050年減為2005年的一半,已落後國際趨勢,「台灣勢必要提出2050碳中和或其他新的氣候治理路徑,才能符合國際社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