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金融海嘯爆發10年,國際政經環境仍動盪起伏,對台灣有何影響?央行總裁彭淮南將在任期屆滿後卸任,新任總裁將如何因應挑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將於1月18日舉辦「國際經濟金融動盪、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經濟學者專家一起前瞻國際趨勢、關心台灣的未來。

事實上,政府提供誘因留住頂尖人才,他們所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將遠超過其所得,且為全民所共享,這是一個正向而良好的循環,過去台灣高科技業的蓬勃旺盛,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一味追求所得的公平正義,犧牲的反倒是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得失之間,值得深思。

一、反全球化浪潮洶湧而至

這幾年全世界一直都動盪不安,仿佛我們過去所熟悉的時代已然走到了終點,歷史進入了舊秩序已被動搖而新秩序尚未破繭而出的前夕,這種變化意味著現有的全球治理架構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全世界所有人之間的高度相互依存,同時也伴隨著科技的快速變遷,而現在的全球治理架構已然無法適應這種根本性的改變。

...

基金會於11/11(六) 邀請立心慈善基金會—龍山老人服務中心、華山基金會、雙福基金會、新北市新莊區豐年樂齡學習中心、北投樂齡中心、台灣圖書館樂齡志工、新北松年學院—大鵬忠孝社區發展協會及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等樂齡團體至國家音樂廳觀賞由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所演出的傳唱記憶《時光點唱機》節目,希望鼓勵樂齡長輩們參加團體活動,走入50至80年代西洋流行音樂的時光隧道,以無伴奏合唱、獨唱、爵士三重奏形式,全新感受琅琅上口的經典曲目,重溫最美的回憶。...

人工智慧到大數據的發展史起伏近半個世紀,二○○○年後為全球化的資訊與通訊技術帶來產業版圖的快速更新。台灣雖造就引以為傲的晶圓代工昂首全球,但在數位時代裡未能全盤佈局,落後日本、歐美、甚至大陸。

長期來,權利人灌輸「尊重他人智慧財產」,導致各界認為專利是穩定權利。再者,專利又交錯著技術、法律、語言、使用者社群之多樣複雜且資料巨量,以及軟體功能侷限,各界僅能觸及專利的數量及相當淺層的資料,遂而忽視專利資料及其運用的黑暗面問題。

一年一度的余紀忠講座,中央大學榮邀中央研究院劉遵義院士擔任年度講座講者。劉院士是中央大學名譽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李國鼎亞洲經濟發展講座教授,於2004-2010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在經濟發展、亞洲經濟議題等研究有非常傑出的表現。是早期建構出中國計量經濟模式学者,對東亞地區的發展有深入研究。

在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國土計畫法》發揮實質效用前,《修正全國區域 計畫》應如何與國土規劃並行或接軌,容有諸多待研酌之處。

攸關全國土地永續發展的《國土計畫法》,業於民國一O五年五月一日正式實施。本法將統籌土地與資源,通盤檢討台灣人口、糧食需求和發展建設,建立適地適用、永續發展的土地管理制度,無疑是台灣土地政策與國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國土計畫法》只是第一步,區劃必然是關鍵,在全國國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