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2020年台灣首見人口負成長,2021年出生數再創新低,為15.38萬。

考量許多開發案空污排放量難抵換,環保署去年年底提出「空污排放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修正草案,有意開放空污「跨區抵換」,遭民間團體質疑替高屏地區開發案解套,環保署昨(5日)表示,跨區抵換尚未定案,會尊重外界意見,在相關減量倍數與抵減作法未有共識前,暫不納入修正範疇。

桃園外海的麗威風場因涉飛安問題,未能取得民航局同意,2020年8月其籌設許可遭能源局退回,修正後已再送審,同時對主管機關經濟部提出行政訴願,目前仍在行政救濟程序。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倒數5天,仍有25萬份缺口,保育團體進入最後衝刺,也讓大潭藻礁爭議再度浮上檯面。中油22日發出新聞稿說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為維護藻礁生態已採取迴避措施;23日經濟部臉書更連發4篇圖文,強調生態工法可維持藻礁與潮間帶生態。

旱象遲遲未解,水情更嚴峻,高屏溪攔河堰近日平均川流量下探,創下22年來最低量,原水供應量恐不足為確保各區域水情穩定,4日凌晨零時停止南水北送,南化水庫得增加出水量,以供應大台南民生用水需求,現有水庫蓄水量還得撐到今年7月,苦候甘霖。

藻礁公投連署累計人數至昨晚突破50萬大關。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重申政府全力保護大潭藻礁,精確地說,藻礁議題不是人民對抗政府,也不是環保對抗經濟,而是「環保跟環保抉擇的問題」,此議題是單一政策公投,不須過多政治語言,政府部門將秉持公開態度說明,期待與外界有更多討論。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政府已規劃至2027年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供電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