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6月2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新增數止跌回升,陳時中坦言,「疫情並沒有往下降」。進口疫苗有望成為及時雨嗎?能期待國產疫苗安全有效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近日在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中針對民眾對於疫苗的幾個主要疑問,提出她的看法。以下為重點整理摘要。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專利需有品質與價值,才能體現高毛利率、高市占率、貨幣化率等技術與市場價值,而無需聚焦於專利數量,因為即使布局相當數量專利,但卻沒有品質,也就沒有價值可言;反之,縱使專利有價值卻沒有品質,該專利也將被無效。

中華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半年報告,負責編制報告的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這一年近四成製造業(39.7%)受訪企業所屬「產業供應鏈」有重組趨勢,而且「已經」或「計畫」改變投資、遷廠與新設服務據點策略的廠商中,台灣首度成為「移入」占比最高的地點,包括製造業者近五成(49.3%),非製造業亦有46.2%,此項調查結果和過去幾年明顯不同,台灣現在超越過去台商偏愛設廠的越南、東協地區。

2020年末,一場新冠肺炎(COVID-19)讓全球各大經濟體吃盡苦頭,另外,隨著美國大選的推進,兩大經濟體的衝突也隨之升溫。工商時報整理出2020年中國大陸大事記,帶大家一起回顧這些關鍵事件。

據《工商時報》報導,台積電(2330)於5月宣布,準備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設立5奈米製程的晶圓廠,亞利桑納州已是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的製造重鎮,在當地有四座晶圓廠,身為美國半導體巨擘的英特爾,為何選在沙漠氣候的地點設晶圓廠,又如何解決每天用水量龐大的問題?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發生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BBC》整理回顧2020年所發生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幾乎關係到每一個人。這些重大國際新聞,可能是影響某個區域或某些人。

綜合媒體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晚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外國投資者擴大在大陸投資機會。

隨著新一屆政府在華盛頓就職,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世界將開始應對Covid-19大流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共同為經濟計劃進行前瞻分析,其涵蓋的政策領域中可能發展指出2021年將要注意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