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 氣候變遷 因應法》已在日前公布施行,確定將啟動碳費徵收機制。除此之外,該法也為「碳權」交易規劃藍圖,值得關注。

綠色和平基金會等團體認為「用電大戶條款」並未有效規範企業且無助減碳,提起行政訴訟,請法院令經濟部修訂條款。法院今天開庭,雙方就 司法 能否令行政機關修訂條款爭辯。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條文修正草案」,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改為「環境部」並增改下屬組織為本此組改的兩大重點,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等單位也同時進行調整。

環保署整合《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立法。環保署在今(10)日修法研商會中表示,未來特定事業廢棄物將被公告為「產業責任物」,業者須繳交資源循環促進費,挹注後端再利用及使用。

去年夏天以來,歐洲乾旱日益嚴重,已開始影響經濟活動,不僅農業灌溉被迫限水,池塘乾涸也導致養殖漁業產量銳減,就連水力及核能發電也受影響。

為了減少電廠排碳量,經濟部、環保署與國科會共同投入研究,預計二年投入37.23億元,協助台灣能源轉型,讓高碳排產業升級轉型,逐步邁入淨零排放。

鋒面接連通過台灣,部分地區降下大雨,可惜全台水庫進帳有限,無法解除旱象。在此情況下,曾文、烏山頭兩水庫蓄水量即將雙雙低於1萬公噸,旱災中央應變中心預計下周召開水情會議,討論後續台南地區供水安排,很可能再度加嚴限水措施。

今(6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增訂第16條之2草案,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撤銷開發許可的同時,環評結論也應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