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2024年是全球大選年,隨著地緣政治的發展,保護主義成為地緣經濟的顯學,過去支撐全球經貿發展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已成昨日東風;全球經貿逐漸發展成以美、中為核心的兩極世界。面對前詭譎多變的全球財經局勢、產業供應鏈重組、貿易制裁大戰特別邀請各領域的專家,梳理方向,並提出應有的建議作為,建立共識,是所至盼。

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對台帶來什麼影響?立法院財委會今(14)日邀請楊金龍、財政部部長莊翠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就「美國新任總統的貿易政策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之可能影響與對策」進行報告並備質詢。楊金龍強調, 美中競爭態勢不變,川普新貿易政策恐擴大全球貿易衝突與科技競爭,尤以關稅政策外溢影響最大。

自2018年行政院核定雙語政策後,亂象層出不窮,各界不斷要求徹底檢討。 今媒體報導,教育部即將調整雙語政策,強調尊重學科專業,並以新的作法提升英語學習成效。 但該媒體報導迄今未獲得教育部正式回應,坊間甚至出現內容迥異的其他報導,各方解讀莫衷一是。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回鍋白宮,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12日示警,面對其第二任期「要繫緊安全帶」。首先高關稅上路,對我主攻成熟製程的半導體業帶來很大影響,業者須趕快找出新亮點新應用。而傳統產業壓力更大,籲政府協助「二次傳產轉型」。

國家 氣候變遷 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12)日表示,核能是不排碳的電力,可以打擊通膨、壓低電價,如果台灣排碳可以降低,出口產品的碳稅也會降低,有利於產業界競爭力。

10月31日,許宗力等7位大法官卸任,辛苦了。8年來,許宗力法庭從釋字748號同婚權、791號通姦除罪化,到近期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死刑限縮等,作成許多重要解釋及判決;且在釋字793號黨產案及112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黨職併公職案,毫不掩飾對執政黨轉型正義之支持。

美大選結果揭曉,由共和黨川普當選,在長期美中競合、兩岸關係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受此影響,近年供應鏈除「中國加一」外,還多了「台灣加一」聲音。但台灣各界對台灣加一各持正反面意見,為因應該趨勢,智庫學者認為待台灣轉型因應。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1/6議程安排繼續審查 財劃法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藍綠立委爆發激烈肢體衝突後完成初審。立法院人士說,財劃法 修法 高度爭議,後續朝野議事攻防爭點多。例如下次財委會開會,不再是由國民黨立委 陳玉珍 主持會議,議事錄能否獲得確認,恐怕仍有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