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疫苗施打是解決疫情最好的解藥,在台灣疫苗數尚且不足的情形下,面對愈來愈凶猛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學習其他國家採取混打疫苗或許是不得不的因應措施。目前台灣並未開放混打,但專家直指,國外開放混打是「拚民眾接種率,不是拚不怕死」,國內應盡早訂定相關規範,避免民眾缺乏專業知識下,做出錯誤選擇。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副國務卿薛蔓確認將在結束訪問日本、韓國、蒙古國的行程後,7月25日至26日加訪中國,並將在天津會晤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其他官員,而非北京。薛蔓仍希望與中國在共同關切的議題上取得進展,包括北韓、氣候變遷和伊朗等議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與美國莫德納公司簽署兩年共3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的供應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疫苗與次世代追加劑型疫苗,並同時加購100萬劑疫苗,於今年第四季供應。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3年上路,環保署長張子敬認為,台廠應將CBAM視為契機,藉此調整產品體質,台灣也應盡速制訂碳定價機制,不排除思考導入投資抵減精神在碳費制度。

台灣上半年飽受罕見的50年來大旱之苦,中颱「烟花」步步進逼,氣象局指出將帶來致災性的雨量,整體侵襲期間累積雨量可能將達8-9百毫米,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極端氣候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指出現在政府要把握最後10年的時間,做好基礎工程建設以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路透社20日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指出,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和日、韓官員在會談中承諾,三邊將深化對氣候變遷、因應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以及經濟彈性與復甦方面的合作。

去年夏季英國曾遭歷史級熱浪侵襲,全國死亡人數創新高,於此同時,為了避暑而前往湖泊、溪河與沿海的民眾也增多,從而導致水上安全事故的風險激增,而今年類似的情況恐將惡化。

歐盟上周公佈「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2026年起正式對出口至歐盟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蔡其昌、蘇巧慧及林楚茵邀請專家學者開記者會,強調美、日皆表達將跟進碳關稅制度,所帶來的全球效應恐影響各國產業鏈,因此提出速修「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行動法」、完備台灣碳定價、各部會啟動淨零路徑等主張,重申台灣政府應積極面對,提出具體方案助產業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