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人類經濟活動超過地球負載,二氧化碳異常增加,破壞了自然界的大氣比例平衡,減碳成為全人類共識,負碳技術則是達到淨零的主要作法。
土耳其強震使得台灣人口稠密區的抗震能力受到關注,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8日)表示,依內政部數據顯示,台北市若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會有約4000多棟建物倒塌,未來將儘速推動老屋或危老相關重建。
台灣美國商會今(7)日發布《2023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結果顯示42%的受訪者期望政府能夠將「充足的能源」列為未來一至三年的首要任務;還有67%的受訪者擔心是否有足夠的綠色能源供應來源。
零售業者家樂福與南投農民合作在門市販售石虎香蕉,和泰汽車結合導航商Garmin開發石虎出沒路段圖資。
全球第一個課徵跨境碳稅的法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已在2022年12月在歐盟理事會取得重要進展,預定會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申報。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將於8日下午率團前往對岸訪問,並將與國台辦主任宋濤碰面,且外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屆時也可能會見夏立言一行。相較於去年 中共 軍演後的出訪,此次時機的爭議性看來較少,而由於台美兩方正要進入總統初選安排,在明年大選前,恐怕不會再有類似機會,此次行程,希望能帶回實質收穫。
中研院院士 朱雲漢 五日辭世,享壽六十七歲。 中研院 昨表示,朱雲漢為研究台灣民主化、政治經濟發展及兩岸關係的權威,相關著作對該領域具啟發性、影響深遠。中研院政治所指出,朱對台灣發展政治學的貢獻,以及推動台灣與國際學界的緊密合作,都將永遠為台灣政治學界所感念,並為國際合作夥伴與好友們深深懷念。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5日晚間因直腸癌在家中病逝,享壽67歲。學界表示,朱雲漢對大陸和西方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見解非常高,他主張眼光要離開美國,並把漢學研究帶往歐洲及俄羅斯,他的離世是國際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