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條文修正草案」,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改為「環境部」並增改下屬組織為本此組改的兩大重點,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等單位也同時進行調整。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10日建議政府,應該要善用台灣自身的特殊位置,成為亞太區域的「中」點,做為平衡、穩定區域安全的力量,並呼籲產業界應擔任「中道」的角色,他說,「比起戰爭的獨占與破壞,商業更帶來許多互惠與價值。」面臨多重不確定的風險與挑戰,苗豐強不諱言,都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解方也都非一蹴可幾,尤其是「五缺困境」、「淨零轉型、數位轉型、組織轉型」三大轉型等課題。
隨著兩岸交流回溫,台灣工商界近期也陸續訪中。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 10 日在京會見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一行。劉兆玄表示峰會願深化兩岸產業合作,促進融合發展。
環保署整合《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立法。環保署在今(10)日修法研商會中表示,未來特定事業廢棄物將被公告為「產業責任物」,業者須繳交資源循環促進費,挹注後端再利用及使用。
為了減少電廠排碳量,經濟部、環保署與國科會共同投入研究,預計二年投入37.23億元,協助台灣能源轉型,讓高碳排產業升級轉型,逐步邁入淨零排放。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鋒面接連通過台灣,部分地區降下大雨,可惜全台水庫進帳有限,無法解除旱象。在此情況下,曾文、烏山頭兩水庫蓄水量即將雙雙低於1萬公噸,旱災中央應變中心預計下周召開水情會議,討論後續台南地區供水安排,很可能再度加嚴限水措施。
今(6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增訂第16條之2草案,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撤銷開發許可的同時,環評結論也應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