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綜合媒體報導,立法院新會期將於9月展開,蘇內閣將有三大關要闖,第一,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振興五倍券為主的紓困特別預算案要搶通過;第二,在野黨對囤房稅議題磨刀霍霍;第三,年底的四大公投案。
台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趙政岷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我們很容易忘記民主運作是要錢的,當錢鞏固了權,以權撒錢,民主正被少數人所壟斷。民主與金錢正進行一場真實的危險遊戲,我們正目睹代表式民主的敗亡!但請不要放棄民主,請繼續維護人人的人權,民主是需要重建。
行政院昨(19)日於院會拍板,將當沖降稅優惠延長三年,並維持稅率千分之1.5。財政部次長李慶華也表示,當沖是勢必要存在的正常交易活動,我國當沖交易比重約四成,與美國52%、英國35%、南韓87.5%相比,尚屬合理。
天下【朱雲漢專欄】:歐美開始整頓科技巨頭,禁止壟斷性行為,真正實現,各國政府應該有更前瞻性、更系統性的思維,來引導數位經濟的良性發展,讓具有零邊際成本特性的數位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蘊含的巨大普惠效應能夠實現。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近期中國股市及全球中概股全面下跌,MSCI中國指數由6月以來跌幅達到二成,而如果從今年2月的高點計算,跌幅更高達三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北京政府對科技與補教業加強監管,引發市場恐慌所致。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房價續飆重創年輕族群,從就業主力地區的房價相對於薪資偏高來看,這是居住正義的人權問題;台灣年輕族群拿台灣的薪水,面對比美國還貴的房價,未來真不知如何自處;主管機關能否拿出有效作法來救救他們?
科技媒體專欄作家李學文撰文指出,為何馬斯克要發展星鏈、蘋果要自研晶片?為何Google要推出Pixel 6、祖克柏要發展Metaverse、貝佐斯要上太空?我們如果從數位匯流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引領著全球網路科技人文發展的巨擘,他們背後的思考其實完全如出一轍。
網路賣家小心稅務風險,財政部17日完成預告新電支條例子法規與大數據查稅法源,自今年12月起,年收款超過48萬元的電子支付機構必須申報實際收款人身分、交易款項紀錄給財政部,以做為大數據查核網路交易課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