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報導》半導體動搖世界

編按:

日經整理報導,半導體危機,動搖汽車産業建立起來的供應鏈應有狀態,美國積極協助英特爾增加產能,欲重掌半導體産業結構主導權,但如果不分配資源,汽車製造商和國家都無法獲勝,未來半導體展開爭奪,半導體代工行業完全失去了平衡。

供應鏈地殼變化

據日經整理報導,美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馬斯克指出,特斯拉在極端的供應鏈制約下開工,並點名兩家採購的半導體,其中一家就是自從3月主力工廠因火災而暫時停産以來,一直在想方設法恢復生産的瑞薩電子(Renesas)。

瑞薩已將産能利用率提高到極限,7月底的産量已超出最初目標2成。目前的供貨量已超過火災前。即便如此,6月底的未交貨訂單仍為2020年初的約4倍。仍難以消除供需緊張。「能不能稍微增加點供貨量?」,8月31日傍晚,瑞薩社長柴田英利與代工企業高管展開了交涉。柴田一臉嚴肅地説「離重啟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信、家電、工業機械……半導體被配備於用電的幾乎所有設備。害怕半導體緊缺的廠商想比平時準備更多的庫存,這導致了半導體進一步緊缺的惡性循環。「請現在立刻送來」,日本經營半導體的商社Corestaff不斷發出這樣的請求。該公司社長戶澤正紀説「流通量比平時增大5成。這種情況非常異常」。

半導體危機動搖汽車産業現有供應鏈

半導體危機甚至在動搖汽車産業建立起來的供應鏈的應有狀態。在必要的時間確保必要量的零部件的「準時制生産方式(Just in time)」也面臨採購困難。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8月公佈的推測結果顯示,2021年汽産量將比原計劃減少700萬~900萬輛。這相當於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全球産量的近1成。9月以後,受東南亞疫情蔓延的影響,減産正在不斷擴大。

日産汽車的高管焦慮地説「不知道零部件廠商的採購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從5月開始,日産將公司的採購負責人派遣到了直接交易的大型零部件企業,主導庫存管理及分散採購等。

「只要有能長期確保半導體的方案,不管是什麼都請提出來」,日産在7月底召開的面向客戶的生産計劃説明會上這樣表示。某零部件廠商負責人吃驚地説「真沒想到整車廠商的採購也會變得如此之難……」。

半導體供應鏈本身陷入採購難

半導體工廠製造1塊晶片需要400~600道工序。除了工廠以外,從材料、設備到代工生産,都建立在全球分工的基礎上。一旦發生「事故」,任何環節發生「堵塞」都不奇怪。實際上,商品的短缺已經波及到了上游的材料領域。

「不得不縮減供應量」,材料廠商自2021年初春開始就向瑞薩發出這樣的緊急通知。其中甚至有供應量要縮減50%的內容,瑞薩的執行董事片岡健連續多日參加了網路會議。材料和機械製造商也因為半導體短缺而無法增産。半導體供應鏈本身陷入採購難的困境。

不過,也出現了試圖打破惡性循環的動向。「接不到確定訂單,就無法交貨」、「請對2022年的部分重新下單」——瑞薩破天荒地要求與客戶簽訂長期合同。雖然與客戶的談判仍在進行之中,但要確保工廠運轉所需要的材料只能這樣做。柴田英利呼籲稱「希望整個供應鏈能夠制定更有可預見性的生産計劃」。

車載半導體大型企業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的CEO庫爾特·西弗斯(Kurt Sievers)表示「準時制生産方式(Just In Time)和需要3~6個月才能生産出來的半導體之間無法完全兼容」。他同時指出,今後的半導體供應鏈「需要緩沖劑」。

日本企業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也有過半導體採購難的經歷。時任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志賀俊之曾為車載半導體的標準化搖旗吶喊。目的是為了減少零部件數量,實現穩定採購。但後來隨著大地震的災後重建取得進展而逐漸偃旗息鼓。

志賀俊之説「半導體已不再是隨處可見的『白米』,而是決定産品的『心臟』」。他敲響警鐘稱,供應鏈的重構只不過是微小的地殼變動。還同時指出「半導體掌握著産業結構的主導權。如果不分配資源的話,汽車製造商和國家都無法獲勝」。

美國舉國之力增産能

7月中旬,「能不能迅速表決通過,擔心得我夜不能眠」,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M. Raimondo)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透露了內心想法。她擔憂的是《CHIPS法案》預算案的前景。該法案為招商半導體工廠提供補貼等,投入總計520億美元。

在9月13日重啟的國會會議上,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多次表示,「美國苦於半導體短缺,不能依賴外國企業」。有遊説人士透露,立場不同的朝野各黨也「在半導體領域變得團結」。但晶片法案成為與其他法案交換的籌碼,通過需要耗費較長時間。

半導體因中美高科技摩擦而受到關注。川普前政府為了減少半導體進口,吸引了最大代工廠商台積電(TSMC)的工廠。在美國政權更迭的同時,全球出現半導體短缺,美國總統拜登2月簽署了調整半導體等供應鏈的總統令。

面對政府支援,企業不願錯失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們將在各個方面提供協助」,查克·舒默等4名國會領導層每月都會收到信件。發信者是「美國半導體聯盟」。這是為了推動法案通過在5月成立的組織。除了英特爾之外,作為需求方的蘋果和微軟等平時競爭激烈的約70家企業攜起手來。

推動者是美國半導體的象徵——英特爾。在年度銷售額上依然是世界首位,但英特爾在影響半導體性能的微細化技術上落後於台積電。「到2024年追上競爭對手,到2025年躍居首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CEO)帕特·季辛吉(Pat Gelsinger)在7月下旬的説明會上將自己定位為「挑戰者」。

顯示出英特爾戰略轉變的是正式涉足此前持消極態度的代工業務。已從高通和最大雲平臺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獲得了訂單。英特爾相關人士透露,本公司高管事前與國防部進行了多次磋商。「為了確保安全,美國需要工廠」。企業與政府利害關係一致,政府也表示支持。

美國政府、國會和産業界的想法存在微妙差異。「有可能出現僵屍工廠」,美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史考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指出,補貼反而有招致供應過剩的風險。對於目前的供不應求,缺乏政策上的特效藥,有美國半導體廠商表示「希望政府不要干預」。

台積電不堪重負

「我們這些給台積電(TSMC)供貨的供應商如今沒時間放鬆。每天要寫50頁資料,晚上10點在和台積電的會議上彙報。台積電要靠這些信息確定成品率和設備狀況等的改善措施。我們已經難以承受」。

在半導體産業聚集的台灣新竹,一條半導體相關企業鱗次櫛比的街區裏,在日資企業工作的蘇家慶(化名、30多歲台灣男性)一邊揉著因連日疲勞而睏倦的眼睛一邊説:「就這樣,我們努力支撐著台積電的工廠,工作仍在持續。週末也不能休息。即使晚上12點、早上6點,台積電也會打來電話。每天睡覺都把手機放在枕頭邊」。

蘇家慶表示「我們還好一點」。「台積電高管如今的緊張感超出想像。只要對供應商稍微採取縱容的態度,馬上會被降職」。

以在台積電最尖端工廠工作的李大中(化名、50多歲男性)為例。在工廠擔任部門負責人的他如今沒時間休息。2020年秋季以來,進入了異常繁忙的時期。每晚都是深夜3點多才能回家,有時還會住在公司。就這樣,台積電的工廠始終維持著滿負荷開工的狀態。

李大中的唯一支撐是每年3000萬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00萬元)的報酬。台積電中層人員的年薪達到數千萬日元,在過去1年裏除了獎金,員工平均還拿到約5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7萬元)特別報酬。遠遠高於200多萬日元的台灣平均年薪。台積電以破格待遇應對空前的繁忙,但也接近極限。

世界尖端半導體的生産如今呈現出92%集中於台灣的異常情況。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表示,希望世界不要誤解台灣。客戶從全球湧到台灣,展開爭奪,半導體代工行業完全失去了平衡。政府也以罕見的措施提供支援。

為應對新冠疫情,台灣目前停止了全部簽證發放,但半導體享受特別待遇。一家日資企業向台灣派遣了數百名技術人員,冒著風險支撐迅速擴大的台積電的生産。

但業務一線也發出叫苦聲。一名日資企業的高管説:「美國、日本、德國、在台灣則是新竹、台南、高雄……。他們到底要造多少工廠?人手短缺,這樣下去必將不堪重負。如果台積電的工廠出現意外,對世界經濟的衝擊相當大。世界或許還不了解這種現實有多麼可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江口良輔、淺山亮、鳳山太成、中村裕、廣澤Mayumi、大澤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相關新聞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抵上海,26日與王毅會談,聚焦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等4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4日飛抵上海,...
美國參議院周二晚上通過延宕已久953億美元的援外法案,除將急需的軍火送至烏克蘭外,也將加強以色列的飛彈防空系統,並軍援台灣在內的印太夥伴。...
微軟4/16表示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工智慧巨頭G42投資15億美元,這項交易主要由拜登政府精心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