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的承諾

      國際能源總署在2018年公布資料看,台灣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三低,工業電價則是全球第五低。

過去聽過一個故事比喻。「如果我有一百億,我願意給你五十億。」這是許多人不用考慮太久就可做出的承諾,因為知道自己不會有一百億。「如果我有一百萬,我願意給你五十萬。」對這承諾大家就會謹慎了,畢竟真的有一百萬時,就要面臨兌現壓力了。最近上永續課程關於二○五○淨零碳排挑戰時,想起上述比喻。

人類在工業生產和科技不斷進步結果,對自然環境也造成嚴重傷害。甫落幕的第廿六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就是世界領袖試圖力挽狂瀾的努力,雖然簽署許多承諾和宣言,但因受限許多國家政府不願採取影響經濟成長措施,例如快速減少化石燃料、關閉燃煤電廠,及減少牛肉和動物飼料生產等,目前無法形成能夠具體在二○三○年碳排減半,五○年淨零目標路徑和措施。簡單說,大家對於環境生態危機影響有共識,但是對會損害自身短期利益作法,則不願接受。

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現在所有檯面上做出二○五○年淨零碳排承諾的各國領導,絕大多數根本沒有具體措施,更沒有一個會在五○年受檢驗,所以敢放言做出這承諾,其心態類似有了一百億就給你五十億一樣,是個不用兌現的承諾,但卻會將人類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現在的狀況不需要畫大餅、開空頭支票,而是需要擬訂嚴謹的永續政策和可行的配套措施。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關於零排放總體計畫章節中就舉了個例子,如果我們現在為了短期減少碳排興建燃氣電廠,表面看起來比燃煤廠好,但是到二○五○年時卻絕對無助於零排放目標,因為燃氣電廠依然會產生溫室氣體,且現在投資總要運轉數十年才回收,所以政策長期方向必須要正確。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提出願景二○五○,提出的並非沒人想過的宏圖大計,而是九個具體可行路徑,包括價值觀、人類發展、經濟、農業、森林、能源與電力、建築物、交通運輸和原料等面向,讓企業、政府與個人都能具體有效採取往零碳排邁進措施。

為了環境,大家都得做出些犧牲。例如台灣電價偏低。以國際能源總署在二○一八年公布資料看,台灣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三低,工業電價則是全球第五低。國際大廠來台設立資料中心時,考量原因之一就是相對低廉水電價格,同時也把台灣整體用電量和碳排量拉升。在維基百科列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列表中,台灣在全球二二二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廿六。

我們不一定有能力名列前茅,但做為世界公民,至少應盡最大努力不再居碳排榜前段班,在政策和實踐上減少整體能源使用。重點不是我們口袋裡有一百億或是一百萬,而是就算只有一百元,也要拿出五十元,為二○五○零碳排目標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