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數學新課綱難題 看教育中的現實、理想兩難

編者按:

美國加州數學新課綱的審訂,從今年5月以來就爭議不斷。近期議論的焦點,是新課綱為了要弭平數學學習的成績落差,「不鼓勵」學生超前學習;新課綱也期望導入「社會正義」的思辨方法,在各年級的教學現場,讓學生可以不只是純粹的算術教學,而是透過數學題目的設計來認識、解決和現實生活有關的議題。而歷經無數次教改的台灣,是否也需以此做為借鏡?在理想與實際之間取得平衡,為下一代的未來負責。

▌加州「新課綱」之亂

美國加州為了消除學校數學教育的「不公平」問題,希望藉由新的數學課綱(new mathematics framework),來縮小學校數學教育中的種族、經濟階級造成的成績差異。新數學課綱的修訂案,是在2019年5月得到政府批準,相關草案的擬定也陸續透過公聽會進行,直到今年2021年5月之後就具體內容進行公開審核,不過就已經因為新課綱內容而引發正反不同意見的爭論,一直持續至今。

實際上這並非一份從頭擬定的「全新課綱」,而是就過去的教學課綱做修訂與補充,然而之中動到整個教學結構的內容,成了關鍵的議題爭點,其一就是針對整體學生成績差異的「難度平衡」。

加州新課綱草案中建議,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在10年級之前都改成只上數學普通班,取消提前依照學生程度分出的「快、慢班」制度(原本制度裡在7或8年級即可依程度高低分班),換句話說無論學生程度如何,在10年級為止都會統一在相同程度的普通班上課,直到11年級才進行程度分班。

這樣的設計用意,在於讓普遍對學習數學感到吃力的學生,不會因為學習階段的落後而喪失信心,其宗旨是希望數學可以成為「大家都能學習的科目,而不是單靠天賦才能決定一切」。特別是考慮到在美國的數學學習成果裡,發現經濟弱勢的孩子相對表現較差,也有不少學生因為學科表現的落後,直接選擇放棄學習。

在這個邏輯的配套措施上,課綱也建議「拒絕使用關於天賦和才能的觀念」(gifted and talented),對於數學表現較好的學生,不要使用「有天賦」和「有數學才能」的稱呼,以避免用此觀念來替學生區分優劣,一來是不過學生的自信過度膨脹,二來是讓學習落後的學生認知到數學是可以透過努力而進步的,並非天分決定一切。

▌數學拯救社會正義?

加州新課綱的另一項爭議,在於導入「社會正義」的議題。根據新課綱的草案內容,數學教育可以不只是單純的算式與數字概念而已,學校教師可以透過教學方式、題目的設計,來讓學生從數學應用到社會議題。這個觀念的提出,旋即引起正反不同的意見,或有人質疑是不是把數學給泛政治化?

但從課綱草案舉例的題目概念,可以看出其設計用意,例如「計算城市房價與居民收入,討論居住正義和房價的關係」,或是「男女性別同工不同酬的數據應用」、「生態保育與氣候變遷的相關數據計算」等等,其實就是以數學應用的概念,試著解釋實際正在發生的社會議題。

這樣的課程設計,其實無論是備課或實際教學時間,都會因為討論課形式的加入而耗時更長。例如課綱中特別設計的教學範例,是討論商業捕鯨與生態保育的兩難,透過理解鯨魚數量增長率、生命週期、獵捕的影響,以及相關經濟產業的產值...等等多重數據,請學生討論並設計可以濟保育生態、延續文化傳統,又能兼顧經濟利益的方案。

但正如同前文所述,要準備這樣的課程讓學習時間拉長,或對靠數學資優做為升學跳板的學生而言,似乎沒有太多實質效益。討論課的增加,也對於非英文母語者造成隔閡,無形之間似乎也有了因為家庭資源背景而造成的落差,同時教學現場的老師否有足夠的師資培訓?學生家長能否跟進理解課程宗旨?也是新課綱在社會正義項目上的難題。

▌數學教育的改革 需整體社會一點一滴推動

雖然美國各州的教育課綱方針不一,各州可以自行決定,但加州新課綱引發的反對抗議,已被一些反對者擴大解讀,將之引導為明年2022年延燒全國的教育與政治意識形態之爭。不過在這場教學觀念之亂裡,背後的邏輯在於「數學教育到底應該是什麼?」的認知差別。美國對於數學教育的改革,可以追溯到冷戰的太空競賽時期,美國受到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的刺激——「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在科技被超趕的危機意識下,認為有必要進行數學教育的革新才能培育更多頂尖人才。

在「史普尼克時刻」的刺激後,數學課綱對於教學觀念的革新也就隨之逐步補充完善。其中對於數學教育的觀念差異,在於不認為純粹的死背公式、優異的計算能力就能達到更高水準,應該要學習的是數學概念的邏輯,以及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舉例來說,「1+1=2」是正確無誤的答案,但美國的教學觀念則反向思考,變成「2可以等於X+Y?」答案與可能性就更多元,也是教學現場裡希望學生藉此討論,並從中學習到數學觀念的方式與思考能力。

加州的這份新課綱目前尚未定案,預計最快在2022年春季才會有下步的批准與否。而就算通過施行,各級學校也有決定是否採用的自主權力,並非強制執行的「法律條文」。新課綱的立意在於逐步透過教育,改革學習的落差以及進一步提升綜合學科能力的思辨養成,不過能否透過這樣的改變,來解決複雜的社會結構問題?解方並不是單靠一個科目教程的改變來決定的,而是整體社會共同在不同領域的努力,一點一滴推動進步。

相關新聞

英國 金融時報(FT)報導, 北京 當局正加強科技國產化,已實施更嚴格的政府採購準則,將逐漸在政府的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汰除來自...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4日在202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表示,當前大陸物價漲幅較低,中央政府的負債率不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在 Texas 名為 SB4 的法律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生效了幾個小時後,上訴法院做出了暫緩判決,上訴法院在聽取對SB4的相關爭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