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央行總裁證實「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
新台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台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即與美國貿易協議可能涉及匯率重新調整有關。韓銀總裁李昌鏞6日證實此點,他說,美國對亞洲各國的壓力,正是此波包括韓圓在內的亞洲貨幣持續升值原因之一。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5日一度升至29.59,創2022年以來新高,6日走勢回穩,但這幾天強勁表現已觸發區域貨幣全面反彈。澳元、韓圓盤旋於5個月來高點,日圓也上漲至143.9,離岸人民幣則結束近半月跌勢回升。美元6日持續弱勢,美元指數暫報99.6,較前日下行0.3%。
台美首輪磋商 可能涉及匯率調整
彭博指出,新台幣衍生品市場出現20年來最深倒掛,台幣與一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NDF)價差擴大至近3000點,顯示市場對新台幣後市強烈看多,並引發出口商與保險資金大舉拋售美元。
台美首輪實體磋商1日於華府落幕。儘管雙方未公布內容,但市場普遍認為可能涉及匯率調整機制。
不少業界人士皆作類似推測,即升值係出於央行默許及美國壓力。澳洲激石集團(Pepperstone)研究部負責人魏斯頓(Chris Weston)向路透表示,近日匯市動盪反映出亞洲多國可能默許貨幣升值,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策略。
《海峽時報》報導,傑富瑞(Jefferies LLC)全球外匯主管貝克特(Brad Bechtel)認為,台幣上漲預示美國即將和亞洲地區達成貨幣協議,從而導致亞洲貨幣集體走強。
賴總統、央行 否認把升值當籌碼
賴清德總統與央行總裁楊金龍5日皆否認以台幣升值作為對美談判的籌碼,並否認在美國壓力下推高台幣。
賴清德說,台幣升值主因是外資匯入買超台股及台幣升值預期心理。台灣雖因貿易逆差入列美國匯率觀察名單,但造成逆差的原因與匯率無關,談判自然也不會提及匯率議題,警告有心人士切勿散播不實訊息。楊金龍也說,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台幣升值。此外,由於時空背景差異,1980年代干預匯率的廣場協議今日已不可能重演。
然而,韓國卻承認美方施壓。韓銀總裁李昌鏞出席亞銀年會期間表示,韓圓等亞洲貨幣接連升值,原因之一正是「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另一部分則來自中美可能重啟談判的預期。
李昌鏞坦言,難以掌握美方究竟是期望強勢或弱勢美元,現在判斷匯率是否觸底為時過早,但長遠而言,匯率難以透過人為因素隨意改變。韓國4月時已同意將匯率納入關稅談判範圍。他也強調,韓銀將持續寬鬆貨幣政策,以穩定國內經濟。
亞幣集體走強 將帶來資產重配置
若美國與亞洲主要經濟體達成涉及匯率機制的協議,可能帶來新一輪資產配置與匯率重估。《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長年對美貿易順差龐大,坐擁美元資產規模驚人,僅壽險業者就持有超過7000億美元外國債券,且以美債占大宗。一旦美元貶值或資產價值下跌,台灣業者將承受損失,進而可能調整投資布局。
文中警告,若海外投資人開始分散對美債的持倉,將提高美國境內融資成本。包括蘋果與輝瑞等美企都曾向台灣發行美元債券,外資退場可能直接影響其籌資條件。哥倫比亞大學講師楊格(Joshua Younger)撰文稱,與台灣資金動向相關的市場波動甚至可影響美國房貸利率。新台幣匯率的劇烈變動,不僅反映台灣經濟對全球政經局勢的敏感,更是對美國貿易與貨幣政策可能外溢效應的一次警示。
延伸閱讀:
打炒匯 央行鎖定2對象金檢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和賴清德總統先後信心喊話,楊並指發現禿鷹蹤跡,盼到此為止,新台幣6日由升轉貶。為打擊禿鷹炒匯、避免熱錢擾亂金融秩序,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6日表示,除適時道德勸說外,將啟動「專案金檢」,針對外資進出股市的保管銀行,進行實地查核;國內進出口廠商利用遠期外匯避險等也會依「實需原則」進行確認。
近期匯市劇烈動盪,賴總統5日稱匯市是受政治人物誤導,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狠酸賴「把在野黨當成央行」,「那我現在喊美金升值,它會升值嗎?」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批評,連匯率都能甩鍋給在野黨,令人嘆為觀止。
此外,楊金龍親上火線回應媒體時,多次語焉不詳,藍委魯明哲昨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時說,楊金龍「史詩級結巴」,讓人愈聽愈害怕,是有什麼難言之隱不好說?卓揆回答,楊可能一時沒掌握好,但是書面內容還是夠專業,他強調,台灣經濟體質與財政是好的,呼籲國人要對台灣經濟有信心。
由於楊金龍表示有禿鷹介入,卓榮泰強調,台灣不是匯率操縱國,央行是持續用合法且常態的態度在觀察匯率變化,他不允許禿鷹影響、破壞台灣的匯率,已請央行及所有金融單位嚴查嚴防,盼基於市場環境跟機制,能迅速穩定匯率。
央行下午即宣布將進行專案金檢,來防堵炒匯等不法,蔡烱民指出,外資匯入資金投資金融市場,會將資金放進保管銀行,依照《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規定,可檢視外資使用的新台幣交割帳戶,是否確實進行有價證券的交易,當大筆金額進來後長達2、3天甚至1星期都沒有進場買股,或賣股後遲遲沒有匯出,央行就會認定有炒匯之嫌。
蔡烱民指出,允許外資保留交割彈性時間,但資金匯入頻繁且經常停留過久,如3天以上,央行也會有疑慮,是後續實地查核重點;除資金停留天數、頻率為觀察重點之外,帳戶金額若異常增加,央行也會關注。
外界好奇,這次炒匯禿鷹到底是何許人物?蔡烱民表示,還要進行了解才知道;他並解釋,楊總裁所謂發現禿鷹蹤影,應該是指熱錢匯入炒匯,或是賣了股票,錢還(parking)在新台幣帳戶中,「出去慢吞吞」,這種情況外匯局就會去了解。
至於專案金檢確切時間?蔡烱民強調,很多相關資訊不方便透露太過清楚,但他相信央行的動作一定有效果,禿鷹不會賴著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