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通膨率2.08% 升破警戒線…官員:看不到向下趨勢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十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八,再度升破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主因除了颱風造成蔬菜水果價格大漲,外食、房租漲勢也持續飆高;其中房租年增率擴大到百分之二點六六,漲幅創廿八年半新高,主計總處官員坦言,目前看不到向下趨勢。

對於十二月CPI走勢,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十一月下旬起天候較穩定,若持續穩定,十二月CPI年增率可望下降,且有機會低於百分之二。

主計總處調查,十一月CPI較去年同月上升百分之二點○八,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為百分之一點七四,漲幅都高於十月。官員說,十一月有康芮颱風來襲,中旬的玉兔颱風雖未襲台,但豪雨造成農產損失,復耕進度受影響,其中又以蔬菜影響最大,十一月價格年漲百分之十九點四三,創廿二個月新高,水果也漲百分之八點五九,合計蔬果價格影響總指數○點五二個百分點,占四分之一,也是十一月CPI年增率「破二」主因。

此外,十一月外食費年增率百分之三點○六,未降反升,創八個月高點。曹志弘表示,外食費年增率高點是去年第二季,逐季收斂到今年第一季,今年四月以來年增率都是百分之三以下,十一月略高百分之三,十月也有百分之二點九六,相差不多,「但增幅的確在年第一季以後未明顯再縮小」。

另一個讓民眾有感的是房租年增率百分之二點六六,增幅創三四二個月、廿八年五個月新高,而且是從一一一年七月破二以來,連續兩年多增幅破百分之二。

曹志弘說,房租年增率這幾個月都是百分之二點五、百分之二點六,沒有進一步擴大的跡象,但「往下更沒有」,主要原因是整體物價上漲,住宅維修費及房價、利率上升,這三者中除整體物價有和緩外,其他狀況都沒有明顯縮小;內政部房價指數第一季年增百分之九點二九、第二季上漲百分之十一點九九,漲幅還是大,加上房貸利率未調降,造成房租上漲的因素並未排除,因此未來房租漲幅要縮小機會不大。

外食、房租類漲勢持續,是否改變未來通膨下降趨勢?曹志弘說,服務類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三○仍高,尤其外食、房租及醫療費用還在緩步上漲,且價格有僵固性,是未來要密切關注之處。

他說,目前國內物價除短期蔬果價格及服務類外,核心CPI近八個月都在百分之二以下,已是連續七季下跌,也就是除蔬果之外的整體物價相對是比較平穩的,只是民眾每天採買蔬果,還是會對蔬果價格感受特別深。

 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11月受颱風帶動蔬菜價格大漲19.43%(年增率),創近22個月新高,加以水果年漲幅8.5%,使得11月通膨率升至2.08%,雖然再度升逾2%,但曹志弘表示,蔬菜上漲是短期因素,隨著蔬菜復耕上市,價格就會降下來,總的來說,國內物價仍是相對平穩。

 曹志弘指出,讓房租上漲的因素包括物價、房價、利率、住宅維修費,從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來看,第一季房價年增率9.29%、第二季更高達11.99%,而利率仍高,房屋修繕費也漲逾3%,據此研判,房租漲幅短期內要縮小的機會並不大。

 至於國際農工原料行情在11月都比前一個月下跌,黃豆、稻米較去年同期下跌逾10%,原油也跌14%,這使得我國依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跌2.12%,已連跌25個月,受惠於農工原料行情普呈下滑,通膨率領先指標「內銷品價格」漲幅僅0.38%,曹志弘表示,這個漲幅對於推升國內商品價格的力道是有限的,也因此我國核心物價(不含蔬果及能源的CPI)年增率已連續七季收歛,顯示國內物價仍屬平穩。 展望12月,曹志弘說,只要天候持續穩定,蔬菜復耕順利,通膨率有機會再度降至2%以下。


延伸閱讀:

捕捉生活真實成本 央行理事 再倡房價納CPI

央行理事李怡庭11/22日指出,近年來房租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貢獻度越來越高,且房租有僵固性,可能因房價上漲增加生活成本,建議政府參考歐洲央行的做法,在CPI組成中納入自用住宅房產價格,而不是用設算房租的方式,對實際物價影響將有更好的傳導。

李怡庭是受邀出席劉大中教授暨蔣碩傑教授紀念研討會,以「現代央行的基礎-信任」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她強調,央行首要目標是物價穩定,不僅是保護一般民眾的貨幣購買力,更是保護低所得家戶的生活水準,資產價格飆升之下,影響所得財富分配不均和通膨,且近年房價高漲已移轉到房租。

她還說,去年我國CPI年增率2.49%,但食物類漲幅破4%,造成一般民眾覺得通膨很高,人們感受比實際通膨更高,且國內CPI項目多項受政策影響,尤其中油、台電等公營事業有巨大虧損,受到財政補貼,造成兩大潛在風險,一是通膨風險轉為財政風險、二是財政補貼帶來效率的損失。

李怡庭指出,物價穩定要看CPI,但CPI要捕捉民眾生活真實成本,我國主計總處的CPI指數編製,似乎並未真實反映生活成本,尤其在房價方面,建議可參考歐洲央行作法,將CPI納入自用住宅房產價格,可更好的呈現家計部門的消費支出,而非用現行設算房租的做法,且設算房租還可能有低估風險。

她認為,房地產價格指數在2020年後有明顯上漲,新成屋上漲幅度更大,若國內也用歐洲作法來捕捉自用房產的生活成本,我國去年CPI應不只有2.49%,而提出此建議,希望有更多資訊,幫助貨幣政策的執行。

李怡庭也提到,央行近兩年盈餘繳庫高達2,000億元,年年繳庫的做法,本質上與央行印鈔票給財政部來支應財政赤字是一樣的,「一般民眾會認為這是好事嗎?」,呼籲政府提高央行獨立性,勿將央行視同一般的國營事業。而央行長期維持低利率及低匯率,造成分配效果,對經濟出現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日本長期低利率,對於年輕及低所得等財物受限族群,可能受較大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

朝野黨團今起密集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據統計,待協商提案總數合計3296案,其中,國民黨團提案數2334案,民眾黨團提案數487案...
環境部於去年9月公布全國66家SRF廠商體檢結果,時隔3個月,昨(14)日發布「固體再生燃料(SRF)白皮書」與「...
環境部將於17日審查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環評案,各方攻防白熱化。基隆在地六大工商團體昨(13)日首度出面力挺四接開發,同一時間,...
行政院9日通過電業法修正草案,將「併網型儲能」與「需量反應」納入電力供應業,並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之間互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