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瓊瑩/當孔子遇見AI
當今的教學環境對全國乃至全球之「教師」們而言,的確具超大之衝擊,當AI如海嘯般席捲全球時,不僅學習者必須快速吸收聰明以對;對教師們而言,尤具教與學習間之互動、因應、調適與有效轉型之多向度挑戰。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早已是AI知識庫之「功能」,且能不斷更新互動加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今日之學習者而言,一人宅在家,亦能有量身訂制之「教師」陪伴輔導。
昔時孔子周遊列國,飽覽大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知識,並與眾弟子辯證交流對話…這些互動式知識精華之累積,今日亦早得以蟄居而得。另藉由全球互聯網之快速傳達與智慧加值,瞬間「教師」們的崇敬地位與身分似已趨平,且被依賴度趨薄。當代天才愈來愈多,且年齡層愈下降,創業者、發明者愈趨多元,且其財富開創力亦超速。當然其挑戰亦日新月異。
甫公布全球排名前十所大學,英美仍占多數,只有新加坡及瑞士各占一席,此亦說明了頂尖人才菁英之集中化,而知識所創生之「黃金屋」亦同時伴隨其產能價值高速積累,遠拋其後繼者。
今日教師之職責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之排序,「解惑」反成為第一優先與必要。換言之,在此浩瀚數據資訊交會時代,各類知識之取得已非難事,關鍵仍在公元前五二二年孔子對「教與學」之信念─辯證、思考、啟發、解惑及各人智慧潛能之開創引領。
開放式自主學習沒有實體「學校」,已漸成為廿一世紀之新趨勢。如今日各層級實驗學校乃至如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此特殊之實驗型體制,無實質定點「校園」,它們的學生來自全球各地,授課方式為旅行式遊牧教學,必須與全球各學習場域之地理、文化、種族互動,且學習時間為七年。
這些新興學制範型也包容了傳統教師以外之與世界各國多元頂尖企業、NGOs、NPOs之聯盟,在「因材施教」面,更鼓勵學生們主動學習,自提議題與共尋解決方案,其宗旨係以全球為其有形與無形之學習場域基盤。
這樣的「學習載體」與「教學方式」也超越了上世紀之「海上學府」。當然,「教與學」光譜之另一端亦將會再挑戰非菁英式之學習,如何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知識技術之挹注,無等級之分。而教師們之「定位」與「角色」勢須重新調適到頂尖教授亦可教育幼兒園、偏鄉小學。而高中、大專等尤應與各地域社經人才需求之培育接軌。
畢竟學無止境,而學用若不能合一,不能貢獻社會嘉惠人類福祉與地球生態環境,則人類的未來亦將堪憂。
教師節是所有教師們的覺醒日,也應是每年自主反饋省思、調適教師職責與貢獻度之關鍵時刻。期天下教師們都得以成為拿著iPAD、戴上AR眼鏡穿梭古今之孔子。
(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