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沃爾夫:德拉吉力圖讓歐洲走出自身困境

前歐洲央行行長這一次的目標依然是拯救他所熱愛的歐洲一體化計畫,使之能夠應對他所稱的“關乎生死存亡的挑戰”。

“在我們的職能範圍內,歐洲央行準備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歐元。相信我,力度將是足夠的。”2012年7月,身為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長的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短短兩句話緩和了對歐元的恐慌。

上周,一篇393頁的報告也來自德拉吉(Mario Draghi),題目是《歐洲競爭力前景》(The Future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在擔任歐洲央行行長時,德拉吉憑藉他手中掌握的工具應對了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如今,他向惴惴不安的民選官員、飽受指責的官僚,及不再心存幻想的公眾闡述自己的看法:為什麼要付出巨大努力以及如何採取行動。這一次的目標依然是拯救他所熱愛的歐洲一體化計畫,使之能夠應對他所稱的“關乎生死存亡的挑戰”。

他的報告中是這麼說的:“如果歐洲無法提高生產力,我們將被迫作出選擇。我們將無法身兼多個角色:新技術的引領者、在氣候方面負責任的楷模以及世界舞臺上的獨立參與者。我們將無法找到資金讓我們的社會模式能運行下去。我們將不得不放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雄心。”總的來說,歐盟(EU)這項事業有失敗的風險。

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尤其不適合歐盟。貿易活躍和多邊主義的時代正在逝去。歐盟失去了最重要的廉價能源供應來源,即俄羅斯。最重要的是,它正進入一個地緣政治衝突主導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經濟上的依賴有可能成為軟肋。更糟糕的是,歐盟是帶著種種弱點進入這個“新世界”的。

根據德拉吉的報告,“自2000年以來,美國(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是歐盟的近兩倍”。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歐盟在數位化革新方面遠遠落後於美國(甚至趕不上中國)。全球最頂尖的50家科技公司中,只有4家是歐洲公司。歐盟能源價格相對較高,尤其是和美國對比。歐盟人口狀況也很嚴峻。因此,“如果歐盟的生產力保持自2015年以來的平均增長率,那只足夠讓GDP在2050年之前保持不變”。特別是,歐洲無法保衛自己,這從烏克蘭戰爭中可見一斑。

歐盟無法改變世界。但它可以——也應該——改變自己來適應世界。這份報告釋放出的最明確資訊是,歐盟這種種弊病存在共同之處。最重要的幾個問題是一盤散沙、過度監管、不當監管、支出不足以及過分因循守舊。一盤散沙是其中最具破壞性的。

報告中反復提起這些缺陷。報告中指出,“歐洲陷入一種靜態的產業結構,很少有新公司發展到能顛覆現有產業或開闢出新的增長引擎。事實上,沒有一家市值超過1000億歐元的歐盟公司是在過去50年裡從零開始打造起來的,而美國6家市值超過1萬億歐元的公司都是在這段時期創立的。”相應的,過去20年裡,歐洲研究和創新(R&I)領域的前三大投資者名單上都以汽車公司為主。歐洲有淪為“工業博物館”的風險。

為什麼?主要原因是一盤散沙。因此,就產出或投入(尤其是資本)而言,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單一市場。大學也一盤散沙,對研發的公共支持也是。歐盟規模不夠且缺乏風險投資,意味著美國的資金來源遠遠超過歐盟。因此,“許多歐洲企業家更傾向于向美國風險投資家尋求融資、在美國市場擴大規模”。

過度監管也是一個大問題。導致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是過度保守,還有部分原因是成員國往往在歐盟法規之上還要加上他們本國的法規。

一盤散沙也影響能源和安全政策。例如,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的能源市場。歐盟也未能實現其國防工業或軍事裝備採購的整合。這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這種一盤散沙的狀態造成了不可承受的後果,尤其是在美國防務承諾的可信度受到質疑之際。

人們不可避免地、也理所應當地注意到,德拉吉對更具干預主義的貿易和產業政策採取了慎重而複雜的態度。一個理由是對安全的擔憂。另一個理由是,歐盟原本就有產業政策,但它是不統一的,而且在這一政策上的支出由幾個大的成員國主導。最後一個理由是,我們知道,執行得當的產業政策可以改善競爭和全球福利。現在有誰認為當年創建空客(Airbus)是個錯誤?它無疑是英明的決定。從中得到的教訓是,如此大規模的干預應齊心協力、大規模進行,且要有明確的目標。創建一個新的零碳能源系統需要滿足上述全部條件。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防部門也是如此。

遺憾的是,對德拉吉所描述的許多問題的解釋,尤其是一盤散沙的狀態和保守主義,也是他的激進解決方案不太可能獲得採納的原因。正如他所指出的,“成功的產業政策在今天需要有各方面的戰略,包括投資、稅收、教育、融資管道、監管、貿易和外交政策戰略,這些戰略必須全都服務於一個商定的戰略目標”。要實現這一點,歐盟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

如今民族主義高漲,這將使實施此類改革更加困難。歐洲人很可能會忘記過去的教訓:只有齊心協力,他們才有希望塑造自己的未來。英國人(脫歐)就是忘記了這個教訓。其他歐洲國家能牢記這個教訓並採取行動嗎?


延伸閱讀:

經濟學人:德拉吉最好的想法是歐洲最不舒服的想法

Adam Smith認為,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只需要「和平、寬鬆的稅收和可容忍的司法」。別告訴馬裡奧·德拉吉(Mario Draghi),他剛剛寫了近400頁關於提高歐洲「競爭力」(即經濟成長)的文章。這是歐盟在試圖結束經濟停滯時委託的第二個技術官僚攔門者。正如德拉吉先生在我們的「受邀」專欄中所觀察到的那樣,人口老化意味著,如果生產力成長不上升,歐洲經濟到 2050 年將不會比現在更大。

按照此類報告的標準,德拉吉的報告直言不諱,值得稱讚。這位義大利前總理兼歐洲央行行長的文章充滿權威,他所呼籲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可取的。這包括更一體化的市場,以便新創公司可以從其客戶和財務支持者之間的規模中受益。德拉吉也希望統一公共投資決策;減少束縛歐洲企業的監管叢林;並連接電網。

圖表:《經濟學人》

最大的問題是他會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許多政客渴望的干預主義政策。在這方面,德拉吉先生過於同情重商主義者,以及他們對汽車製造等「戰略」產業提供補貼、放寬競爭和國家援助規則以及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的呼籲。他很少關注歐洲高科技的成功故事,這些成功故事更歸功於市場而不是政府。就連德拉吉為支持自己的觀點而引用的學術論文也普遍不知道國家支持是否會為經濟帶來整體利益,而不僅僅是幫助受青睞的產業。

然而德拉吉先生並不是粗魯的保護主義者。例如,他承認,在某些行業,歐洲不應試圖在出口方面與外國補貼相匹配,而應允許「外國納稅人為歐洲消費者的更高消費做出貢獻」。他經常訴諸國家安全,這是比刺激成長更堅實的干預基礎。如果歐洲聽從他的建議,其產業政策至少會是深思熟慮和謹慎的。

德拉吉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是,歐洲需要私人和公共部門的投資,才能從目前佔GDP的22%上升到27%。德國尤其需要這筆支出。執行得當的研發補貼可能會在整個大陸發揮作用。但北歐並不希望增加聯合支出,而德拉吉繞過了這個話題。

另一個問題是,德拉吉的建議太多,政策制定者將能夠從中挑選。歐洲習慣為「競爭力」而絞盡腦汁,並敦促對基礎設施和技術進行投資:歐盟委員會前主席雅克·德洛爾(Jacques Delors) 早在1993 年就這樣做了。補貼並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正如德拉吉先生也指出的那樣,歐洲大陸需要更大、更好、更一體化的市場,這需要一定程度的集權,但不需要管制

如果政策制定者忽視這一點,轉而利用德拉吉作為削弱競爭和國家援助規則的智力掩護,允許各國政府或歐盟本身推行過度幹預主義的議程,那麼歐洲的問題可能會變得更糟。德拉吉如果將訊息集中在歐洲政界人士不想聽到的事情上,可能會做得更好。

(摘自經濟學人)

相關新聞

「股神」沃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