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坦言:能源路徑難減碳 2030年前減量目標難達到

環境部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2年淨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2021年下降4%,但能源部門碳排放量相比基準年2005年卻不減反增。環境部長彭啟明坦言,2030年以前的減量目標實在難以達成,以目前的國家能源路徑來看也還看不到有效解方。

根據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出,我國歷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中,自2007年出現峰值後逐年下降至2020年,2021年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帶動用電成長,致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呈單一年度上升情形,2022年排放量則再翻轉下降。

雖然整體碳排放量有下降,但是能源部門2022年碳排放量為2億7368萬3000公噸,較基準年2005年2億6688萬8000公噸增加6.25%;運輸部門2022年碳排放量3億4696萬公噸也比2021年的3億3905萬公噸略增791公噸。

彭啟明今天參加「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受訪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經濟成長比其他國家好,碳排也相對增加,國內淨零碳排的驅動力其實都還沒完全展開,風力設備的施工也受到疫情而延遲,現在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綠能和找到新興減排科技,例如氫能等,不過以目前的國家能源路徑暫時還看不到有效方法。

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規畫,第二期(2021-2025年)目標較基準年減少10%;第三期(2026-2030年)則較基準年減少25%至28%。

彭啟明指出,台灣距離2025年或2030年的階段減量目標都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坦白說「非常難做到」,身為環境部長必須遵守「環境基本法」的非核家園目標,但對未來國家政策的改變都會尊重,是否使用核能也要有全民大多的共識,核廢料也要能被安全的處理,民眾覺得減碳要快,但在既有的生活習慣下很難做到,這是大家都要正視的事實。

相關新聞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
台電 發電機 組從南到北接連故障,在燃煤機組 林口 電廠一號機昨天傳出破管停機後,發電量再少八百MW(百萬瓦)、約百分之二的發電量,...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