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3、4年後有望走向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為加速淨零排放、協助企業淨零轉型,碳交所今(13日)正式推出首個Verra碳權專案-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預計本月底再推出綠碳專案,滿足企業不同類型的碳需求。另環境部長彭啟明12日再次強調,碳費制度盼今年底上路,而隨著碳費階梯式上升,3至4年後有機會走向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此次上架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係碳交所上月底與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宣示共同推動臺灣自願性碳市場後,首個推出的Verra碳權專案,主要是透過緬甸社區紅樹林復育及種植,除減碳效益外,亦能達成9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碳交所表示,紅樹林固碳量為熱帶森林的3至5倍,因為沿海溼地土壤多為厭氧環境,使有機物分解緩慢,其土壤固碳可達數百甚至數千年;此外,紅樹林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國家,與當地社區發展緊密關聯,故藍碳專案通常兼具永續發展及生物多樣性多項共同效益,常被國際碳權市場視為高品質之專案類型。

 不過對碳交所上架的碳權商品,只有國外碳權,沒有國內,也引發關切。彭啟明先前曾稱,希望任內達成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即政府針對納管事業訂出排放總量上限,事業可將多餘的排放額度出售給排放超額的事業。

彭啟明昨強調,目前當務之急是使碳費在今年底上路,之後再逐步走向總量管制排放交易,而碳費制度有3個重要時間點,包含高碳洩露風險係數調升、調降碳費起徵門檻、碳費階梯式調升,如果這3點走到最後,碳費價格「可能高達1、2000元」,屆時再推動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效果較好。

 彭啟明表示,碳費制度運行1至2年後可評估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是否可行,「大概3、4年後有機會走到碳交易(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相關新聞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
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共有333家企業通報、影響人數7,334人,其中,受對等關稅衝擊的企業為242家,...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財劃法》爭議持續延燒。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新《財劃法》釀成朝野對立,朝野雙方應進行協商與合作,並尊重財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