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 本周首發400億30年期

 大陸史上第五度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即將登場。大陸財政部13日公告今年首期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於17日正式招標,首批發行項目為30年期、規模人民幣(下同)400億元,可望為提振大陸經濟發揮重大作用。

 今年大陸「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解決重大專案建設的資金問題,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今年先發行1兆元。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後,市場預期發行日近。

 大陸曾在1998年、2007年、2020年發行過特別國債。2023年基於災後重建、天然災害應急工程等,增發了1兆元國債。

 根據大陸財政部最新公告,今年擬發行的1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分為20年、30年、50年三個品種。從發行時間看,第二季發行6次、第三季發行10次、第四季發行6次。

 今年大陸政府債發行節奏明顯偏慢,或與特別國債即將發行有關。以新增專項債為例,Wind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7,244.48億元,年減55.3%。從發行進度看,今年前四個月完成全年額度的18.5%,遠低於去年同期的42.7%。主因地方政府化債壓力龐大、新增專案儲備不足。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發行特別國債將有利於擴大總需求、拉抬經濟潛在增長率,有助於優化債務結構,降低債務風險。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部主管劉潔表示,特別國債的發行時間比預期為早,發行年期則超出預期,預計30年期與50年期的合計發行金額將逾7成。此外,大陸4月信貸數據特別疲弱,短期放寬貨幣政策預期升溫,預估發行特別國債期間可能也會同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推動廣義貨幣總計量(M2)止跌回升,確保特別國債順暢發行。

北京瞭望/人行數據 發喜報響警報

大陸發布4月連串數據,大陸央行10日發出《2024年第1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除重申貨幣政策主張,最重要的是在分析信貸增長與高質量發展關係。一天後人行又發出《2024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中兩個數據動向性引起關注,一是喜報,一是警報。

先看人行《2024年第1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可能因沒提出新調控主張,唯一引起注意的只是信貸增長新說法,是「我國信貸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理據是「信貸只是社會融資渠道之一,不能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全貌」。同時報告試圖回應市場疑問,印那麼多錢為何聽不到水流之聲,是由於居民消費還在恢復,目前資金主要淤積在居民手中,企業和居民在資產擺布上也更傾向於收益更穩定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導致經濟循環中的活錢變少、循環不暢。

市場和經濟學家顯然更重視4月金融數據報告,在一整套數據中,先看所謂喜報,說的正是存款。報告中數據顯示,大陸前四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7.32兆元。但如回看中國人民銀行3月發布的數據,則可算出4月人民幣存款,是大幅減少3.92兆元。

進一步回頭看,是過去兩年,大陸全年的存款新增量分別達到人民幣26.26兆元和25.74兆元。如果拿過去兩年的接連大增來對比,則4月新增人民幣存款量應屬陡降,在存款新增量下降影響之下,大陸4月底的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年增速,亦相應出現下降走勢。

過去兩年多來,大陸經濟界有印鈔機開到冒煙之說,以數據來說是過去兩年印了人民幣200多兆元,到今年3月底廣義貨幣(M2)突破人民幣300兆元。大印鈔沒有拉動經濟;帶活消費,其中一個說法是出現貨幣空轉現象,大放水的同時民間大存款。這樣下去不僅拉動經濟無望,銀行也因息差跌破警戒線而面臨新風險,於是去年以來不斷出現存款減息的動作,叫「擠水份」即擠出存款。

因何說人行這回發了喜報呢,說的就是存款減少,而且減少幅度不小。這一方面令銀行減小息差壓力,另一方面也舒緩微觀缺錢、宏觀大水的矛盾局面。但以經濟界最新分析可知,喜報只報了初喜,因為分析這筆錢不是流到消費去了,隨著債券價格走高,相關理財產品投資的收益率上升,企業活期存款和居民儲蓄的主要流向是去了債券和理財。

再看警報,那說的是信貸數字。金融當局本想報喜,定了個「小月不小」調子,意思是4月本是傳統信貸走淡小月,但4月底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仍年增9.6%,增速與3月底持平。但人行沒有列明4月信貸量,而報的是1至4月各項貸款增加人民幣10.19兆元,說為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經濟界有心人拿3月數據一算,原來4月貸款額是人民幣1.9兆元,貸款者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占比八成五即約人民幣8.63兆元,而居民貸款1至4月加起來是人民幣8,000億元,去年1到4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已是負人民幣1,100億元,今年是在去年負的基礎上負人民幣1,666億元。

而M1之前在1至2點幾徘徊,4月首次負1.4,M1的狀況顯示企業帳戶上的錢躺著不用,或是用來償債,企業現金流不足用來對沖企業債務淨償還,顯示企業壓力相當的大。

對此數據的分析,就變成了警報,因為至少總結出兩點,一是信貸占比,顯示居民都不怎麼借錢,只有企事業借錢且占比極高;二是企業M1進入負增長,再對比物價數據,是居民消費價格略有反彈,但生產者消費價格指數仍在負數,顯示消費增長不大、生產仍在低迷狀態,這就狀況不佳了。

大陸50年期超長特別國債要來了 降準降息會有嗎?

一財網報導,人民幣1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即將發行,市場對接下來債市走勢及貨幣政策預期關注度大幅提升,在市場承接能力方面,不少分析認為,當前的利率價格和流動性水平對於特別國債發行來說較為合適,但仍需要而且大概率會有貨幣政策的配套支持,市場對人行降準、降息及購買國債等均有預期,但仍有掣肘因素。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綜合考慮債券供給節奏等因素,預計人行二、三季先以降準或者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的方式提供流動性支援,待匯率壓力減輕後,再通過降息方式維持低利率環境。

少量多次”發行方式,也讓市場對供給衝擊和貨幣政策配合方式的判斷產生分歧。從市場表現來看,13日當天上午相關消息發布後,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期貨均有明顯上行,當天5年期及以上國債收益率均有大幅下行,其中5年期、10年期、30年期國債活躍券利率分別下行4.25BP、1.9BP、3.6BP。

有分析認為,超長期特別國債較為平緩的發行節奏可減少與地方債發行上量的衝突,同時對超長期國債發行具有一定替代性,對市場形成利多。另一方面,發行節奏也一定程度上決定對承接流動性的要求,當前資金面相對平穩寬鬆、利率水平較低等環境較為有利,降準降息迫切性不足。

但此前不少專家指出,考慮到特別國債發行對流動性的影響和歷史經驗,需要貨幣政策的緊密配合,市場預期方式主要包括降準、降息、MLF操作、人行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等。在最新金融資料低於預期的背景下,不少分析也判斷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鬆。

不過,對於降息節點和空間,受訪人士普遍持謹慎態度,其中的重要考慮之一依然是匯率掣肘。另外考慮到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週期拉長,有市場人士認為,降準可能性也大幅下降,更多將通過MLF操作等進行支持。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表示,下一階段, 5~6 月地方債、特別國債有望發力,促使社融資料企穩,信貸在去年5月低基數下也有望多增。降準、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等貨幣政策工具也值得期待。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今年人行會以降準或者MLF操作的方式進行支持,也不排除可能配合降息政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考慮到5月開始地方債供給也將提速,可能在二、三季先以降準的方式提供流動性支持,待匯率壓力減輕後,再通過降息的方式維持低利率環境,幫助國債以較低成本順利發行。

相關新聞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7)日公布開年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衡量大陸消費者支出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加速增長,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出預期。...
陰霾籠罩 川普重申對等、產業關稅4月2日開徵,全球貿易戰恐難避免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措施已導致金融市場震盪、美國與盟國關係緊張加劇...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上任以來的新政正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美元指數在過去9周有7周收黑,且近日吐回去年11月5日大選結果底定以來的漲幅。...
在 加拿大 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十四日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