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分析:中歐、中法關係面臨的挑戰

曹辛的文章中提到關於影響中歐關係的兩大因素:分別是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俄關係、以及中歐之間圍繞著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博弈。

以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俄關係問題,這裡的核心問題是:在直接危害歐洲安全的俄烏戰爭依舊持續的背景下,中俄之間是否依舊在保持著良好的政治關係與經貿合作。

美國和歐盟近期都指責持中立立場的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可用於製造武器的零部件。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認為這樣的作為有損中歐關係,並且在和平與安全方面中國和歐洲有著共同的利益,對於歐盟來說地緣政治上的壓力,促使歐盟期望中國利用對俄羅斯的影響力結束戰爭。

而習近平承諾「不向莫斯科运送武器和援助,以及嚴格控制中國可用于軍事目的的貨物的出口。」用「嚴格控制」來應對,這在歐洲看來,當然並不具體,只是暫時緩和了中歐和中法之間的矛盾,也註定此次中歐、中法峰會難以達成重大戰略共識和協定。

另外,在中法、中歐領導人峰會後,普丁即刻命令俄羅斯軍隊排練部署戰術核武器,以作為軍事演習的一部分對抗歐洲壓力。 這無疑也給中國與歐洲打交道增加了壓力,使得中國對歐洲的承諾更加難以兌現。

中方支持歐洲建立平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 中國領導人強調,中方支援在適當時候召開烏克蘭危機國際和平會議,但會議必須由俄烏雙方主辦。 表示中國並不希望由歐洲插手和平會議,必須確保各方平等參與,誠實討論所有和平建議。

產能過剩問題

對於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領導人當地時間5月6日上午在愛麗舍宮與馬克宏、馮•德萊恩舉行三邊會談時,馬克龍在開場白中表示:「歐洲和中國正處於歷史的轉捩點,須要解決結構性困難,包括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不平等的市場准入和中國政府對工業的補貼損害了中歐關係,並警告歐洲準備使用一切可用工具來捍衛其經濟利益。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直接否認了產能過剩問題的存在

根據曹辛從歐盟商會所了解的情況,目前針對中國在電動車和綠色環保能源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強勢地位,德國的應對方式是學習中國、並向中國相關領域投資,中國政府對此暗中高度肯定,而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則無良策,它們炒作中國的「產能過剩」,客觀上配合了美國,但對中歐貿易並無實際意義。

俄羅斯的核武

不過本週一發生了俄羅斯進行戰術核力量準備的事件,這可能會給中歐關係增添變數,俄羅斯國防部5月6日表示,為提升非戰略核力量執行作戰任務的戰備水準,俄總參謀部開始籌備將於近期舉行的南部軍區導彈編隊演習,俄航空兵和海軍也將參與其中。 演習期間,還將開展一系列演練,涉及非戰略核武器的準備和使用。 俄方的最新動向客觀上是在對中歐雙方施壓,但本質上如果俄羅斯使用核武,將使事情的性質便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但短期內它可能會拉近中歐關係,繼而客觀上使得中俄關係變得疏遠。

相關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 上修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至3.85%,較前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主因投資、貿易逐步好轉。...
考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恐激化中美對立,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更嚴峻的外在挑戰,經長郭智輝23日宣告,將以「境外關內」為戰略架構,由經濟部出面籌組...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宣布,已同意2025年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升3%。行政院人事總處指出,此調薪案將於明年元旦生效,影響人數約73萬人,...
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在立院備詢時,被問及任內是否啟動勞保年改?她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並重申有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