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是否進一步升息?有3種劇本

受日本銀行(央行)解除負利率政策的影響,市場普遍認為日銀將在年內進一步升息。日銀總裁植田和男3月19日在貨幣政策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強調「寬鬆環境將持續」,但並未否認進一步升息。如果升息後沒有出現逆轉的日圓貶值導致物價再次上漲,日銀有可能被迫儘早改變政策。

 

      「日圓貶值疊加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物價上漲有可能加速。日銀將被迫儘早啟動進一步加息」,3月20日,日本超大型銀行的高管提出了日元貶值將影響貨幣政策的看法。日銀在3月19日的會議上取消了負利率政策,將短期利率的引導目標提高到0~0.1%。雖然屬於17年來首次升息,但目前日圓正在迅速貶值。

      在3月20日的外匯市場,日圓兌美元一度貶值至151日圓區間,創出4個月來的最低水準。升息原本應該成為日圓升值的主要原因,但由於植田總裁的「(進一步加息)可以緩慢推進」等發言,被廣泛認為是「鴿派」,日圓拋售加速。

      不過,植田總裁並沒有否定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本身。在記者會上,他表示「根據經濟和物價走勢」,暗示將因應對通貨膨脹等原因加息。關於決議內容公佈後日圓持續貶值的情況,他表示:「如果對經濟和物價走勢産生重大影響,當然會考慮貨幣政策的應對」。    

      日銀表示已有望持續穩定地實現2%的物價目標,因此解除了負利率,日銀內部有聲音表示「當然,進一步升息在視野之內」。過去的日銀和美歐的央行一般以0.25%的幅度來調整利率。  

      日銀在2006年3月解除量化寬鬆4個月後的同年7月將政策利率上調至0.25%。基於過去的經驗,市場上許多聲音預測日銀年內至少會升息1次。目前浮出水面的有3種「劇本」。 被認為最有可能的是在10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進一步升息。原因是需要用半年左右時間觀察負利率解除後的物價和經濟情勢。日銀相關人士表示:「可以在不産生快速升息這一聯想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文章來源:《日本經濟新聞中文聞》,本平台為公益智庫平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延伸閱讀:日本爲什麼退出負利率

2024年3月19日,日本央行決議結束負利率政策,將利率水準提升至0至0.1%的範圍內,備受國際金融市場矚目。但日元加息並未刺激日元升值,決議公佈後日元貶值至150,日經指數也上漲1000點並突破40000點大關,這種反常行情的原因何在?

筆者認爲,一方面是因爲本次政策調整隻是市場預期得以兌現,金融市場影響不大;另一方面日本央行表態相對謹慎,對於未來是否持續加息沒有指引。日本央行貨幣正常化的步伐與未來經濟與通膨走勢密切相關,若日本經濟持續復甦,通膨水準不斷上漲,不排除未來日本央行被迫大幅加息的可能,日元匯率上漲空間不小。

一、日本貨幣政策的三個重要變化

此次日本央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正式宣佈退出負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並逐步退出央行的資產購買計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具體來看,本次決議有以下三個重要變化。

一是結束負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宣佈加息10個基點,將政策基準利率從-0.1%~0%上調至0~0.1%,結束了持續8年的負利率政策。是日本央行走向貨幣政策正常化、擺脫通縮的重要里程碑。

二是取消國債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不再提及引導國債長期收益率至0%左右。若收益率快速上升,日本央行才考慮增加日本國債的購買量,以維持寬鬆的金融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國債利率的市場功能。但進入2024年來,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在0.7%-0.8%區間波動,並未出觸及1%,因此本次取消1%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參考實質影響有限。

三是縮減風險資產的買入。日本央行結束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取消購買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並指出將逐步減少購買商業票據和企業債,約一年後結束購買這兩類資產。

二、日本經濟走出通縮,支援貨幣政策轉向

日本似乎脫離了長期經濟低迷和通縮的局面,這是日本退出負利率的關鍵。2023年日本實際GDP同比1.9%(名義GDP甚至達到5.7%),大幅高於1991-2021年間0.9%的平均水準。這得益於日元貶值下商品出口、入境旅遊大幅成長。2023年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高達0.9個百分點,其中全年日本汽車出口數量成長16%。2023年四季度外國遊客人數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數量。

股市、樓市價格也不斷上漲。筆者在FT中文網專欄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東京日經225指數一度下降了80%左右,此後開始緩慢攀升,但漲幅相對有限。近年來,由於日元貶值的長期化和日本企業業績的持續好轉,再加上大幅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帶動下,日本資產價格開始上漲。日經225指數從2011年的8000點左右,已經上漲到現在的40000點,不斷突破了1990年3月以來的新高。東京房價出現過熱苗頭,東京市中心高階房價也出現一年多翻一倍的神話。東京虎之門一套300多平米高層公寓在2022年初價值約1000多萬美元,如今已飆升至2000多萬美元。

外資也在不斷流入。在美國主導的產業回遷、「友岸外包」的長期趨勢下,日本在關鍵產業鏈重構中尋求機會。2021年以來進入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外資已超過140億美元。臺積電目前正在熊本縣建設兩家工廠,該工廠獲得了日本政府、索尼半導體等大量支援,第一家資本支出總額大概在86億美元,預計在2024年實現量產。第二家已經動工,日本政府正考慮提供最高9000億日元的資助,預計2025年開始生產5nm的晶片。2023年11月彭博社透露,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正在考慮在日本成立第三家工廠,用於生產3奈米晶片。

近期的勞資談判結果,增強了日本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信心。2024年日本「春鬥」工資增速達到5.3%,創1991年以來最大漲幅,甚至大幅高於2023年的3.8%。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稱「確認了薪資和物價上漲之間已出現良性循環,穩定實現2%的物價上漲目標已指日可待」。具體看,大企業(300人以上)加薪率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達到5.3%;中小企業加薪幅度4.4%,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個百分點;而非正規勞動者(短期合同等)工資增幅最大,爲6.8%,上升了2.2個百分點。

三、退出負利率後,日元爲何不升反降?

時隔17年首次加息,但外匯市場上日元則不升反降,3月19日日元貶值1.12%,跌至近四個月來最低,這其中有本次會議表態偏鴿的原因,但更多反映了對日本經濟的擔憂。

一是日本貨幣政策還是偏鴿派,而且本次貨幣政策的轉向已經滯後於經濟與通膨走勢。面對經濟增速、通膨水準、資產價格全面走高的態勢,日本央行的態度相對審慎,對經濟前景並非樂觀,認爲日本經濟仍需提高成長韌性。植田和男表示,將暫時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如有必要,日本央行將考慮廣泛的政策寬鬆選項,包括過去使用過的工具。日本貨幣政策轉向相對被動,預計短期內預防性加息的機率不高。

二是對日本經濟內生性動能不夠有信心,主要是對居民消費支出比較悲觀。在通膨持續上漲下,日本普通家庭的消費能力受限。截至2024年1月,兩人及以上的家庭消費性支出實際同比連續11月爲負。2023年四季度私人消費環比-0.3%,對當季GDP形成明顯拖累。隨著貨幣政策轉向,日本商品價格優勢減弱,出口可能承壓。在「春鬥」協議加薪到實際加薪的時間視窗之間,個人消費能否支撐住經濟成長,仍需觀望。

三是日本的結構性問題困擾如老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不改。據日本總務省「人口推測」數據,預計到2030,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將到32%,對比2005年該數據僅20%。勞動力不足是老齡化社會最先面臨的困境,當前潛在勞動力(15歲及以上人口)在2021年底前後迅速下降,就業市場將面臨長期的勞動力短缺壓力。
 

四、日本貨幣政策的教訓與展望

從日本治理通縮的過往經驗來看,日本經濟經歷「失落的三十年」有非常深刻的政策應對失誤,正如筆者在FT中文網專欄《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政策應對上做錯了什麼?》所提到的,貨幣政策的不果斷、不一致、不連續的問題,值得深入反思。

日本「擠牙膏」式的貨幣寬鬆政策,未能使經濟走出低迷。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帶來巨大沖擊,日本央行於1999年9月將政策目標利率降至0。2000年上半年日本經濟進入復甦階段,日本央行對經濟產生誤判,違背了「在消除通貨緊縮前持續保持零利率」的承諾,在當年8月的貨幣政策決策會議上將政策利率從0上調至0.25%。此時,日本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問題尚未解決,居民資產負債表仍在修復,寬鬆貨幣政策的提前解除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再加上2000年底美國網路泡沫破滅的衝擊,日本經濟再度低迷,2001年實際GDP增速下降至0.4%,通縮再現,低至-0.7%。貨幣政策從2001年2月開始再次轉向寬鬆,政策利率由0.25%下調至0.15%,錯過了解決通縮的時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日本也未能跟隨美國量化寬鬆步伐。爲應對次貸危機的衝擊,美國採取了非常規貨幣政策措施,爲貨幣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和信貸,對緩解金融危機、改善貨幣市場運作、恢復市場信心、疏通受堵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同期的日本,當時的央行行長白川方明墨守成規,未能採取大規模的寬鬆,貨幣政策目的僅偏向 「預防通縮」。但實際不僅沒有走出通縮陰影,2009年3月後的一年內,日本不僅一直深陷通縮,還導致日元不斷升值,兌美元在2011年甚至達到了76的水準,導致日本經濟陷入衰退。

在目前的經濟週期下,日本的貨幣政策可能重蹈美聯準的覆轍,即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滯後會引發通膨失控的風險。筆者曾在FT中文網專欄文章《展望2022:美聯準的底牌和中國的應對》中提到,爲應對新冠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重創,2020年開始美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雖有效對沖了疫情衝擊、避免了經濟深陷衰退,但美聯準沒有及時退出天量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國經歷了40年未見的高通膨。

美聯準2020年推出平均通膨目標制(AIT),對通膨容忍度上升,鮑爾也一直強調「通膨是暫時的」,以至於2021年以來,美國CPI持續快速上升,直到2021年12月美國CPI同比上升到7%,美聯準主席鮑爾纔在議息會議中刪除「暫時性通膨」的表述。爲應對持續高企的通膨,2022年3月開始美聯準被迫連續11次加息,截至目前累計加息 550BP。

展望日本貨幣政策前景,日本央行有可能繼續被迫加碼。當前日本的通膨水準已成連續22個月在2%以上,在大幅加薪的影響下,若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消費支出得到改善,「工資上升—消費改善—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企業經營改善—居民就業和工資提升」正向循環得到不斷強化,筆者認爲日本央行將修正對經濟前景的判斷,被迫以更大力度、更快節奏地加息和收緊貨幣政策。

如果2024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加息超預期疊加美國降息,將會對日元升值形成明顯利好;同時在日本經濟成長、企業盈利改善的情況下,加息對日本股市的衝擊可能相對有限,而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預計到2025年纔會顯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沈建光)

 

相關新聞

作為中國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殖利率正接近歷史最低水準。當局正在努力透過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自律組織來阻止利率下降。不過,...
法國 日前逮捕 Telegram 執行長度洛夫,多位科技巨頭高喊「自由」,要求將其釋放。法媒社論分析,平台挑戰 歐盟 法規,...
美國政府幾乎已經將「晶片與科學法(CSA)」所授權的390億美元補貼經費分配完畢,接下來將面臨更大的考驗。CSA這項大膽的產業政策,...
以色列軍方25日宣布,因偵測到真主黨(Hezbollah)正準備進行「大規模」襲擊,以方先發制人開轟黎巴嫩,而真主黨隨後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