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2021年由美國國會指示建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給美國國會的年度報告中,台灣民眾對於台海戰爭的認識與態度,被視為最重要的研究問題之一。

此前,美國重要的軍事智庫 RAND 也在2019年發布的報告指出,他們整理二戰以後美國對外作戰的比較分析後,發現民眾對於戰爭的支持程度對於美軍戰爭結果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will to fight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war)。今年,RAND 則將研究方向鎖定台灣,積極研究台灣民眾對於台海戰爭的看法。不過,僅僅在幾年之前,在一個閉門會議上,有名美國軍事學者當面告訴我:民調一點都不重要,武器火力贏過就夠了。想不到短短幾年之間,台灣民眾的戰爭態度成為當前華府最重要的研究議題之一。

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為何重要?對於民主國家卻不幸面對外敵的台灣來說,在尚未開戰前的抵抗意志,會影響到政府的國防預算、長期國防策略、外交態度、反滲透以及徵兵來源,這些也都會反過來影響戰爭爆發的機率。一旦戰爭真的爆發,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直接影響到兵源人數、士氣,也影響到後勤的厚度與國防韌性,尤其是在傷亡開始之後。此外,如前述報告提及,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更會影響到友軍介入的意願與成本。

台灣人戰爭態度近年成為顯學

第一,台灣民眾對於台灣軍隊的看法;第二,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評估;第三,台灣民眾對彼此之間的協力合作。這三大因素影響台灣民眾的戰爭支持。

假如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如此重要,為何這幾年才忽然成為顯學?這背後有其推力跟拉力。


作者:王宏恩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政治心理學、民意調查,以及社群網站;同時為政治科學科普網站「菜市場政治學」的共同發起人,以及美國政治學年會台灣研究學群的召集人。

 

 

相關新聞

在台美談判結果揭曉前,行政院長卓榮泰31日表示,能預期本次談判結果,勢必與4月提出特別條例時所推估,對台灣各項進、出口產業衝擊有所不同,...
台美關稅談判,已經到了大限的8月1日,據悉大框架極有可能美國課台灣15%關稅,台灣開放美國進口產品零關稅,另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
美國對等關稅將於八 月將上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剛簽署 行政命令 ,而根據白宮最新公布的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的8月1日期限即將到期,美國總統川普已經陸續與美國前十大貿易赤字的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或者公布其關稅數字,目前唯獨少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