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協定新趨勢 協議替代關稅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政治潮流轉向反對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定,美政府與日、歐盟、印太、秘魯政府已轉向範圍較窄、爭議較少的協議。在新世界貿易潮流中,協議的重心不再是降低關稅,而是協商數位版權、環境法規等方面。跨境經濟關係,「自由貿易」和「關稅」這類過去常見的名詞通常已不在磋商內容裡。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政治潮流轉向反對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各國政府已逐漸轉向範圍較窄、爭議較少的協議。光是過去一年間,拜登政府就與日本、歐盟,以及從印度到秘魯等20多國展開會談,以商討跨境經濟關係,但「自由貿易」和「關稅」這類過去常見的名詞通常已不在磋商內容裡。

在這股新世界貿易潮流中,協議的重心不再是降低關稅,而是協商其他問題,從數位版權、空氣品質到科技和產品標準。這些通常是政府層級的協議中解決,而非透過大規模的貿易協定。

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潮流和政治風向的改變,重塑了自由貿易協定 (FTA)的樣貌。隨著服務和線上商務的興起,實體商品現在在世界貿易中所扮演角色的比重愈來愈小。隨著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工資和生產成本差距縮小,貿易協議的注意力已轉移到環境法規等間接成本。

近年來的貿易協定日益強調關稅以外的問題。誠如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日前所說,2020和2030年代的計畫有別於1990年代, 華府有「一套不同的基本優先事項,而非簡單地降低關稅」。

拜登政府目前正努力使日本和歐盟獲得通膨削減法中的乾淨能源補貼,至於與印太之間的區域協定,則尋求在不觸及關稅情況下深化經濟關係、連接供應鏈,以及統一各種標準,這些沒有任何一項需國會批准。

事實上,這種遠離關稅的轉變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部分原因是現在的關稅都已很低。基本上,進入美國的歐盟商品關稅平均約為2.5%,對許多其他市場的關稅則約為10%,以全球標準來看都很低。因此對貿易的潛在更大影響來自於減少看似微不足道的非關稅壁壘。

現在逐漸興起的趨勢是改簽專注於特定產業的小規模協定,原因之一是自貿協定變得過於龐大,致使政治上難以執行。有些新協議是監管機關之間達成,不需像自貿協定通常須獲國會或其他立法機關批准。

 

相關新聞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抵上海,26日與王毅會談,聚焦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等4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4日飛抵上海,...
美國參議院周二晚上通過延宕已久953億美元的援外法案,除將急需的軍火送至烏克蘭外,也將加強以色列的飛彈防空系統,並軍援台灣在內的印太夥伴。...
微軟4/16表示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工智慧巨頭G42投資15億美元,這項交易主要由拜登政府精心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