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示警:SWF遇金融危機難脫身

以中央銀行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立法院10日將召開公聽會討論。觀察國際間案例,已有不少國家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WF),立委疾呼台灣應跟上國際潮流,讓台灣走向世界。央行對此議題保持開放態度,並且示警,SWF平常承擔較高的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一發生金融危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遭受龐大的損失。

根據央行資料,目前各界注意的主權基金,以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大陸的中國投資公司(CIC)為代表,兩個主權基金都由政府發行公債,取得本國幣別的資金,交給GIC及CIC,在外匯市場購買外匯,進行海外投資。

央行指出,近年各國政府的退休基金也被列入廣義的主權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為日本政府退休基金(GPIF)、高達1.26兆美元,近年來並逐漸增加其海外投資比重;其次為挪威的政府退休基金(GPFG),規模也達到8,780億美元。我國在勞動部成立後,勞保、勞退及國民年金即委由該部操作,如再加上銓敘部主管的退撫基金,總規模相當龐大,且已有相當大的部分投資海外資產,「我國退休基金雖無SWF之名,但已有SWF之實」。

央行提醒,「高報酬也承擔高風險」,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危機,國際上全體主權基金就虧損達6,000億美元;其中挪威的政府基金就虧損907億美元,約是該基金的1/4。

央行強調,外匯存底投資標的須具備高度的安全性及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而主權基金承擔較高的風險。

延伸閱讀

分析|台灣真的需要主權基金嗎?

基本上,台灣應不應該成立SWF,及拿部分的外匯存底來成立SWF,是二個不同層次的問題。誠如央行的看法,如果台灣應該成立SWF,「退休基金已有SWF之實」,如果要藉由SWF發揮更大的效益,則應該立專法,成立獨立的專業管理機構,就是請「另闢財源」,不要打外匯存底的主意,更要設置專責機構,畢竟央行的最高職責是維護國內物價及金融市場穩定,協助經濟的發展,並不負責開拓國家財源。

設主權基金?立院首開公聽會

目前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約5,600億美元,等於是央行流動資產,而外資在台灣投資股票、債券的市值約5,400億美元,則類似台灣流動負債。換言之,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已幾乎相當,若單純以外資持有的角度來衡量,外匯存底並無過剩疑慮,因此,央行過去已多次表達立場,認為不宜由外匯存底無償撥用成立主權基金。

相關新聞

針對有民眾的保單被視為資產,遭到法院強制執行,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昨日在立院財委會主張,屬於人身安全的保障型保單,像是健康險或醫療險,...
  台積電不僅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對於吃緊的水情也要超前部署。由於桃竹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均亮「提醒綠燈」,台積電竹、中、...
五二○在即,賴政府的財經內閣人事大致底定,未獲得續任的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 昨天表示,在五二○之前說「如釋重負」還太早,...
桃園 石門水庫 蓄水率跌破3成,就連寶山、寶二水庫都逼近2021年全台旱災後新低點,水情再次拉警報,讓 竹科 陷入缺水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