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重新開放為因素之一
IMF表示,隨著各國央行繼續加息以遏制通膨,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會放緩。但該組織也表示,經濟增長將比此前預期更具彈性,全球性衰退或可避免。預計中國將會彌補缺口,經濟產出從2022年的3%加速至2023年的5.2%。 IMF還表示,歐洲能源危機並沒有最初擔心的那麼嚴重,美元走弱緩解了新興市場的壓力。
華盛頓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30日表示,隨著各國央行繼續加息以遏制通膨,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會放緩。但該組織也表示,經濟增長將比此前預期更具彈性,全球性衰退或可避免。
在備受關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上調了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指出消費者活力和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是前景更加樂觀的原因之一。不過,該基金組織警告稱,對抗通膨的鬥爭尚未結束,並敦促各國央行要頂住轉向的誘惑。
「抗擊通膨已初見成效,但各國央行必須繼續努力,」
全球經濟產出增速預計將從去年的3.4%放緩至2023年的2.9%,然後到2024年反彈至3.1%。通貨膨脹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8.8%下降至今年的6.6%,明年再降到4.3%。隨著近年來疫情惡化,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緊張升級,IMF連續下調了經濟預期,但其最新預測比去年10月發布的版本更加樂觀。
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突然扭轉了為遏制疫情而採取的「清零」封鎖政策,並迅速著手重新開放。IMF還表示,歐洲能源危機並沒有最初擔心的那麼嚴重,美元走弱緩解了新興市場的壓力。
IMF此前預測今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可能陷入衰退。不過,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在該報告的附文中表示,目前面臨2023年經濟衰退的國家遠少於此,IMF也沒有預測會出現全球性衰退。
「我們看到經濟衰退的風險大大降低,在全球範圍內如此,即便考慮到可能陷入衰退的國家數量也是如此,」古蘭沙表示。
儘管前景更加樂觀,但以歷史標準衡量,全球經濟增長依然疲軟,烏克蘭戰爭為經濟活動持續製造壓力,帶來了不確定性。該報告指出,全球經濟仍面臨相當大的風險,警告稱「中國嚴峻的健康問題可能阻礙復甦,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可能升級,全球融資成本收緊也可能加劇債務危機。」
富裕國家今年的增長預計將會特別緩慢
IMF預計,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2%放緩至1.4%。在歐元區,經濟增速預計將從3.5%放緩至0.7%。預計中國能彌補缺口,經濟產出將從2022年的3%加速至2023年的5.2%。
俄羅斯也加入了全球增長的勢頭,表明西方國家削弱其經濟的努力似乎成效不大。IMF預測,俄羅斯今年經濟產出將增長0.3%,明年則為2.1%,這打破了早前的預測,即在西方的一系列制裁下,俄羅斯經濟將在2023年急劇萎縮。
美國與歐洲的一項協作計劃將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限制在每桶60美元,但這預計不會大幅削減該國的能源收入。
「按照七國集團目前的石油限價,俄羅斯原油出口預計不會受到重大影響,該國貿易將繼續從制裁國家流向未制裁國家,」IMF報告中寫道。日益「分裂」的趨勢是IMF提出的最緊迫問題之一。烏克蘭戰爭和全球反應將各國分化為利益集團,加劇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阻礙經濟發展。
「分裂可能加劇,意味著資本、勞動力和國際支付的跨境流動將更加受限;並可能阻礙全球公共產品供應的多邊合作,」IMF表示。「這種分裂的成本在短期內尤其高昂,因為取代中斷的跨境流動需要時間。」
延伸閱讀
IMF調高今年全球經濟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1日表示,英國是今年唯一可能陷入衰退的主要經濟體。該組織預計,在能源價格高企、抵押貸款成本上升和稅收增加的重壓下,英國家庭支出將出現下滑。IMF上調了對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預測,並表示全球前景已變得更加光明。但它將英國列為例外,並表示,從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到今年最後一個季度,英國經濟將萎縮0.5%。
英國經濟萎縮 俄羅斯超車
根據IMF的預測,現在就連俄羅斯的經濟增速也可能超過英國,今年將增長1%。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英國可能會在2023年出現“大幅回檔”,並補充稱,英國面臨“一個相當具有挑戰性的環境”。
IMF預測,英國2023年的產出將收縮0.5%,低於其去年10月份預測的增長0.2%。相比之下,IMF將同期全球經濟預測上調了0.5個百分點。古林查斯表示,歐元區經濟體“出人意料地具有韌性”,而美國避免衰退的“路徑狹窄”,美國通脹正在下降,失業率僅小幅上升。IMF還認為,中國放棄新冠清零政策的決定,將幫助中國在今年年底前實現5.9%的經濟增長,比2022年2.9%的增長率高出一倍多。
英國財政大臣傑瑞米•亨特(Jeremy Hunt)表示,IMF的預測表明,英國“不能倖免于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都遭受的壓力”。他補充稱,英國去年的表現好於許多人的預期,如果能實現通脹減半的目標,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有望超過德國和日本。但古林查斯表示,英國消費者和企業受到了高能源價格的影響。他表示,借款人今年還將受到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打擊,因為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將繼續加息以遏制通脹。儘管通脹顯然已經過了峰值,但去年12月的通脹率仍為10.5%。
預計英國央行週四將加息0.5個百分點
古林查斯還指出了英國勞動力市場的困難。其他歐洲國家在疫情最嚴重時期過後求職人數也有所增加,這有助於抑制物價上漲,促進經濟增長。英國的情況則不同,英國人更不願意重返勞動力市場,而且英國退歐後經歷了勞動力短缺。
英國央行將在下個月2號修正自己的預測,並可能得出接近IMF預估的結果。這將比該央行去年11月初發佈的悲觀前景有所改善,當時天然氣批發價格遠高於現在。去年11月,英國央行預測,從2022年第四季度到今年同期,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下降1.9%。
美聯儲2023年利率策略取決於此前加息效果
前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現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William English說:「加息效果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期?效果是否會來得更早,來得更顯著?’屆時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思考。」
鮑威爾美聯儲尚未贏得通脹鬥爭
當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週三向公眾發表講話時,他可能會忍不住鞠躬。鮑威爾先生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戰和一再威脅解僱他、百年一遇的大流行以及現在 40 年來最嚴重的通脹危機中一直是一股穩定的力量。
許多人預計經濟現在將陷入衰退,這是由美聯儲積極的抗通脹運動中的加息引發的。相反,它一直非常有彈性。經濟增長穩健,通脹自 6 月以來明顯降溫,更多美國人開始創業,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
隨著通脹放緩,要求美聯儲停止加息的呼聲越來越高。雖然這很誘人,但鮑威爾先生還不能宣布戰勝通脹。週三幾乎肯定會再次加息,美聯儲官員需要繼續表明他們仍處於“鷹派”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抑制通脹是他們的唯一目標。
歷史上充滿了中央銀行過早放棄對抗通脹的痛苦例子。美國在 1970 年代的經驗就是這樣的警告。在那十年中,通貨膨脹似乎兩次放緩,但由於能源危機再次飆升。幾乎不可能預測大規模衝擊何時會動搖經濟,但 5 美元的汽油價格仍然記憶猶新(儘管現在約為 3.50 美元)。 過早放鬆並看到通脹捲土重來,遠比保持緊縮直到通脹明顯被遏制要糟糕得多。低收入工人尚未面臨裁員的事實凸顯了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也應鼓勵美聯儲繼續關注通脹。
包括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在內的一些知名人士敦促美聯儲在周三之後不要發出任何進一步加息的信號。他們認為未來的靈活性是關鍵。但要真正保持其行動自由,美聯儲將不得不繼續強硬說話。投資者渴望看到美聯儲暫停加息的任何跡象。今年市場一直在上漲,主要是因為人們相信美聯儲將比預期更早結束緊縮政策——甚至在年底前開始降息。如果市場因對美聯儲意圖的樂觀預期而繼續上漲,美聯儲只會更難打破這些預期,從而冒著市場反應痛苦的風險。不幸的是,鮑威爾先生需要反擊。
目前,美聯儲需要繼續對通脹保持強硬態度,並發出更多加息信號。如果美聯儲確定今年晚些時候可以放鬆貨幣政策,那麼屆時將很容易放鬆,超出預期而不是混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