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亞洲鄰國貿易激增

儘管美國持續說服各國減少依賴中國大陸,但數據顯示,大陸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關係正在加深。美戰術失靈 貿易戰以來 陸與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出口總額勁揚71%。

儘管美國持續尋求說服各國減少依賴中國大陸,但在新興國家經濟成長、企業調整供應鏈之際,大陸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關係正在加深。

華爾街日報(WSJ)分析中國大陸海關數據,發現自美國在20187月首度對大陸進口品加徵關稅以來,大陸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十個東南亞鄰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成長71%,在11月底止的過去12個月達到9,790億美元。

同期間,大陸與印度的貿易成長49%;相較下,大陸與美國和歐洲的貿易僅分別成長23%29%,凸顯出大陸與亞洲經濟體的貿易成長速度,輕易超過了大陸與其他大國的貿易成長速度。

經濟學家表示,這個趨勢的背後原因,是強大的經濟力量會迫使較小經濟體與較大經濟體綁定,而且大陸在供應平價手機、基本款汽車、便宜工廠機械與設備占有優勢地位,而這類產品在快速成長的新興國家很暢銷。此外,大陸為因應美國加徵關稅,降低許多針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進口關稅,使亞洲製造的產品對大陸企業和消費者來說更便宜。

大陸與亞洲鄰國貿易不斷成長,也反映出美中分歧愈演愈烈的影響,除了2018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再加上後來新冠疫情干擾,讓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許多在大陸營運的製造商尋求將部分產線轉移到鄰近亞洲國家,目的是避開關稅,或降低美中關係惡化將帶來風險。

然而數據顯示,這種重新調整通常反而會強化大陸與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而非減少貿易,這反映出製造過程需要大量零組件與數個階段組裝的複雜性。例如,在越南或印度組裝一支智慧手機,需要製造商在亞洲地區運送大陸製造的零組件和基本材料,然後才能把成品運往終端客戶的手中。

如此一來,美國將發現,如果不採取更多具體措施來促進他國與美國龐大的國內市場貿易,就很難使亞洲國家遠離中國大陸。經濟學家說,這類具體措施包括簽署貿易協議、加入區域貿易協定、或是能夠擴大接觸美國消費者的措施。

(本文非作商業用途使用,如有侵權,還請告知,將立即下架)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