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摩擦加劇,核威脅漸成關注焦點,美提印太地區核威懾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8日表示,面對北韓、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的核武挑戰,美國將再次堅定致力於在印太區域實施核威懾;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說,明年將是美軍在印太區域的軍力部署變革性的一年,美國會陸續展現與菲律賓和澳洲等盟友的合作。

坎伯受邀參加智庫阿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舉辦的安全論壇,談到核武威脅。坎伯表示,北韓試驗核武、俄羅斯威脅動用核武,加上中國大陸推動重大核升級,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期,希望能降低核武與全球政治的關聯性;但現在情況表示,核武能力仍是美國拓展嚇阻力量的持久理由。

坎伯表示,嚇阻力量不僅表示要在傳統部隊中採取必要步驟,還得展現在部署上,讓日韓等國清楚知道,美國的核威懾依然強大,美國再次致力於在印太區域實施核威懾,這將是重大挑戰。

坎伯說,核武是美中很難對話的區域,但磋商是必要的,中國大陸不該秘密發展核武,也不該認為他們這樣做不會對區域構成影響。

瑞特納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表示,表示,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訪問菲律賓時,談到美菲將拓展軍事合作,美協助澳洲打造核動力潛艦,也會對區域部署造成影響,整體來說,美國將兌現一直以來在談的戰略承諾,消除威脅,強化嚇阻能力,預計明年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此外,聯邦眾議院8日以350票贊成、80票反對通過2023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交參院下周表決。

這部法案框定五角大廈明年預算達到8580億美元的新紀錄,包含以百億美元支持台灣面對中國大陸侵略,以及提供至少8億美元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法案授權拜登政府在未來5年內提供台灣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每年最多提供台灣2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以及另外提供台灣20億美元的軍事融資直接貸款;此外,法案要求美國政府解決軍售交付延宕問題。

瑞特納表示,該法涉台條文顯示兩黨願意合作的精神,他會確保之後的撥款法案能跟進。

相關新聞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
白宮 9 月 29 日舉行的跨黨派協商無功而返後, 如果國會未能在美東時間週二午夜(台灣 10 月 1 日中午)前通過臨時撥款 ,...
全球數位金融快速發展, 穩定幣 (Stablecoin)與央行數位 貨幣 (CBDC)之間的定位與差異逐漸成為關注焦點。央行指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29)日召開會議,決定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將審議「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