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四中全會10月20日登場 審議十五五規劃 首重關鍵技術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29)日召開會議,決定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將審議「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港媒分析,規劃將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及民生改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置於首位。
新華社報導,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重大問題。會議聽取《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在黨內外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並決定修改後提請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
此前,星島日報曾分析,按官方說法,十五五是「中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五年規劃期」,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合理增長。外界料規劃建議將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安全體系構建、區域協調和民生福祉,其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將被置於首要位置。
分析指出,當前,大陸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仍受制於人,這不僅影響產業的升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對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面對美國科技戰不斷升級,突破「卡脖子」技術是十五五時期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關鍵。
會議強調,十五五時期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統籌發展與安全,防範化解各類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不僅如此,預計四中全會或處理高層將領人事問題。去年落馬、已免去中央軍委委員的原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其開除黨籍處分料將在會上確認;原武警司令員王春寧及原軍委後勤保障部部長張林的開除黨籍處分,也料由會議通過。至於已失蹤半年、身兼政治局委員的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尚未有公開處理決定,此次會議或不會涉及。
延伸閱讀:
李稻葵判斷,「十五五規劃」將關注三大戰略方向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個人YouTube頻道指出,「五年規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一五』期間,一口氣建設了數百個大型的工業項目。」中國大陸第一輛汽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武漢長江大橋等從無到有,帶來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深刻影響了中國大陸。
無論是「三五」期間成功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試驗,還是「六五」期間開啟「改革開放」,推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抑或「十一五」中首次明確納入了支持台商西進投資的內容,「十三五」推行《中國製造2025》,宛如一級級的台階,帶領大陸逐步解決了溫飽問題,在落後的條件下加速追趕,乃至經濟騰飛「大國崛起」。
翻開大陸的「五年規劃」故事,「十五五規劃」正是這部連續劇的最新篇章,將繪製出從2026~2030年國民經濟發展的藍圖和行動指南。「十五五」的重要性,還在於它是大陸想在2035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過渡期。李稻葵整理他認為的三大戰略方向:
█ 方向1:擴大內需:
李稻葵認為,未來大國間的博弈競爭一定是會更加的激烈,中國大陸「發力」的關鍵一定是在內部,必須提升內需「來穩住經濟」,「來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因此他預計,包括「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的政策將會繼續加碼。
█ 方向2:發展新質生產力:
創新,決定了中國大陸在國際競爭中能不能夠勝出?能不能走到世界的前列?李稻葵認為,未來的五年,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可以觀察到大陸比以往更積極進行產業轉移。
中國新局,大西部機遇
最好例證是2025年啟動的數個超級基建工程,如川藏鐵路、雅江水電站工程、新藏鐵路等,均集中在大西部地區,目的便是要將此處從「發展窪地」轉變為「經濟腹地」,打造新的成長引擎。
█ 方向3:完善和提升社會福利體系:
隨著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未來五年公共政策和公共支出的重點,將側重於提升社會福利。這意味著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中央政府將會投入更多資源,從根本上解決民眾的後顧之憂。
「老百姓不管做什麼,就算創業失敗了,也應該有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李稻葵說。
綜合看來,「十五五規劃」不僅是國事,也是家事,也可以觀察到大陸當局並不迴避當下面臨的挑戰,無論是來自歐美的遏制打壓,還是內部產業轉型的陣痛,皆視為必須面對並且化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