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不見好轉 8月PMI、NMI雙挫

中華經濟研究院本月一日,公布上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同步下跌,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指出,全球環境、庫存壓力、俄烏戰爭三大原因,凸顯製造業對於景氣緊縮特別謹慎、保守,第四季景氣可能比原先估測的「再悲觀一點點」。

製造業出口謹慎 通膨影響內需動能

八月本是內需消費旺季,但根據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公布各產業NMI數據顯示, NMI回跌,反映出先前應是低基期下的好轉,且「存貨觀感」已連續四個月過高至54.9,為2019年5月以來最高,通膨、永續議題、電費、人力、物料成本攀升,持續困擾全體非製造業者。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指出,根據五大產業回報八月PMI,僅食品暨紡織產業PMI 51.9,因適逢中元節的旺季尚呈現擴張,製造業暨出口占比較大的電子暨光學產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基礎原物料產業、交通工具產業,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都呈現緊縮。

張傳章表示,下半年經濟要靠民間消費、廠商投資來帶動,特別是綠能產業;但他也提醒,年初以來的物料成本大漲,仍持續困擾業者,國內通膨率,中經院估測在2.9%~3.1%之間,民眾感受物價大漲,通膨預期對於消費動能有所阻礙。

未來六個月展望? 受美中政策影響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製造業雖然不是全面衰退,仍存在上、下游行業「上肥下瘦」,依據公司的議價能力、產品與客戶分布的差異、存貨採購政策與資本支出,上游業者普遍主宰市場價格與獲利脈動。

陳馨蕙分析,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數量、人力僱用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下降,只有存貨擴張,顯示廠商去化庫存極不容易。而8月新增訂單指數為41.6,較7月回升5,主要來自於電子暨光學產業獲有近期上市iPhone14的新訂單,但整體製造業新增訂單仍呈現緊縮。

製造業已連續四個月緊縮,8月指數續跌至28.3,為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非製造業亦延續今年來的疫情干擾氛圍,8月指數43.9,連續第五個月呈現緊縮。顯示廠商持續觀望大陸清零措施之後的振興政策,以及美國升息幅度度對未來景氣成長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台幣兌美元匯率本周來快速衝破30.5,已加深輸入性通膨壓力,加上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繼續升息,市場預估應會升3碼,台灣央行是否升息,以縮小台美利差,避免今年以來外資資金大幅外流1.1兆元,危及金融業穩定,值得關注。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