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助/少子化不是問題 人口素質才重要

編者按:

亞洲正面臨人口負成長的陰霾,各國都為了增加生育率提出各種政策方案,但成效目前皆不彰,面對大環境趨勢如此,要如何面對?世新大學客座教授邱天助老師,提供他的見解。

美國中央情報局預估,今年台灣會是全球二二七個國家/地區中生育率最低,「少子化」問題再度受到國人關注,甚至造成一些人的焦慮恐慌,認為是「國安危機」,紛紛建議「下猛藥」才能提高生育率。

然而以世界各國的先例,尤其是亞洲的經驗顯示,政府提供的種種獎勵生育措施,幾乎都是徒勞無功,少子化恐已成為不可逆的人口趨勢。

為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新加坡每年預算高達廿億星幣(約四二二億台幣),不但讓夫妻擁有組屋優先購買權,中等收入家庭生一個孩子,七歲前也可獲得政府約十四萬星幣(約三百多萬台幣)津貼。然而在CIA報告中,世界排名新加坡仍是倒數第三,僅微幅領先台灣,平均生育僅有一點一五。

「少子化」的焦慮與恐慌大致基於一種假定:出生率低將不利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包括勞動人力下降、年輕人負擔加重、醫療福利支出提升等。事實上,人口的成長率、數量,以及年齡結構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至今仍缺乏一致認同的理論。

經濟學家克里寇夫(Laurence J. Kotlikoff)在其《世代風暴》(The Coming Generational Storm)書中指出,人口老化將使美國陷入財政危機,並面臨政治動盪、失業、罷工、犯罪率高升。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也說,生育率極低國家正在進行的是「集體自殺」。有悲觀者甚至認為,人口減少趨勢若持續下去,將會導致「亡國滅種」。

然而,經濟學家克魯曼則認為,美國確實有健保支出膨脹和退休財政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和人口老化關係不大。人口學家麥凱勒(F. Landis MacKellar)也認為,人口老化不表示人力資本存量將會減少,也不意味著勞動生產力將滑落,更不代表總要素生產力的成長將減緩。

擔心生育率降低會影響經濟發展者,大致基於「人口紅利」的概念。在人口統計定義上,當社會的扶養比小於或等於五十%時,勞動力較高,有利於經濟生產。這種「人口紅利」概念又基於「勞動人口」和「扶養比」的年齡定義,將十五到六十四歲界定為勞動人口,認為他們是支撐經濟生產力的主要族群。生育率降低,會造成勞動人口不足、扶養比加重。

然而,人口不足的重點並不是人口實際數字。在後工業的時代,經濟總要素生產力大體由兩個因素決定:技術水準與生產效率。並非人多就代表紅利越多,人口素質比人口多寡更為重要。

其實,我們毋需過度擔心少子化問題。生育率降低不僅稀釋了人口密度,人口結構轉型也會導致經濟生產模式和社會行為的改變,包括加強高素質的人力培養、跨域生產,人工智慧的運用,降低人力的需求,以及高齡者勞動參與率提高等。此外,因少子化、預期壽命延長,導致「孤老死」的問題,也可透過個人儲蓄保險、養老伴老觀念的改變、單身老人共居政策的推廣,來減弱或抵銷人口結構改變的負向效果。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新聞

全台僅3縣提功能分區圖 政院訂4月1日召集縣市首長討論 施行可能挪後2至3年 因應氣候變遷等災害,《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上路,...
線上刷卡是民眾常使用的方式, 但一次性動態密碼依然會有盜刷問題,金管會將盡力為民排解信用卡用一次性密碼(OTP)遭盜刷的爭議。...
預防警示帳戶、人頭戶,金管會三路並進,一是針對警示帳戶數最多的前五家銀行列入專案列管,要求訂定改善計畫;...
台灣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內政部指出,明年我國婦女總生育率僅有0.95人,並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計2052年總人口數會跌破2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