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經濟維穩之年
中國經濟今年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可能會與上一年度持平。政治維穩的需要也基本上杜絕了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
本周中國歡度春節假期之際,英國《金融時報》旗下宏觀研究機構Medley Global Advisors (MGA)利用市場平靜之機,將目光瞄準了2017年中國面臨的一些偏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今年中國經濟是否會實現進一步的再平衡,減小對投資的依賴,提高消費的比重。鑒於2016年的經濟增幅為6.7%、跟計劃的目標完全一致(至少官方口徑是如此),MGA估計,這一年家庭部門消費占比上升了一個百分點,達到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這一比例仍遠低於更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但它反映出了自金融危機沖擊以來中國取得的穩步進展。
遺憾的是,2017年中國在這方面可能不會取得更多進展。如今,城市居民收入年增幅從2011年的16%降至略高於8%,消費者面臨著工資增長迅速放緩的局面,同時又不得不消化近期的房價飆升。有鑒於此,他們很可能會收斂自己的花銷。
考慮到國民儲蓄率為48%,中國家庭部門的財力仍很雄厚。但是,除非政府建立起健全得多的社會保障網(就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兩方面而言),否則,中國人是不會花掉自己的儲蓄的。由於公共收入承壓——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層面——投資者不應指望2017年中國在這方面會有多大變化。
這意味著,中國若想保住增長勢頭,貿易和投資將承受更大壓力。貿易前景的確正在改善。此前兩年的貿易狀況很糟糕,凈出口萎縮、對整體GDP增長的貢獻變為負值。如果美國經濟像預期的那樣繼續企穩,那麽,今年中國的出口應該會回升。
但MGA警告稱,在2016年出口名義下降7.7%之後,2017年的對外貿易表現也許最多只能與2016年持平,而且這還是在假設(一個重要的假設)特朗普(Trump)政府只會有選擇性地對鋁、鋼鐵等少數幾個焦點行業加徵關稅、而非點燃一場真正貿易戰的情況下。
2017年應該會成為基礎設施投資強勁的又一個年份。去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18%,約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一半。但其他領域投資——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的前景面臨更大的變數。中國民營企業依然面臨需求疲軟和借款成本高企的局面,因而將在擴大資本支出方面保持謹慎——去年資本支出增幅為4%——甚至可能根本不會擴大資本支出。
另一方面,房地產投資經歷了2016年的激增之後很可能會放緩,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局為抑制房價上漲推出了越來越嚴苛的調控措施。總體來說,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應該會與2016年的8%持平,但絕不會高於這個數。
這表明,中國經濟將繼續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長(這里還是基於官方數字),雖然與過去相比這一點兒也不搶眼,但它應該是北京方面可以接受的。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即使是這種增長水平也付出了財務杠桿增加的代價:去年中國信貸規模擴大了15.4%。
MGA表示,此刻需要關註的是債券市場。隨著中國債務餘額與GDP之比飆升至近265%,中國的債市一直在快速擴張。這加大了資產質量風險,但2017年的發債規模很可能依然很大。中國政府把地方政府債發行總額目標定為11萬億至12萬億元人民幣(合1.6萬億至1.7萬億美元)——高於2016年的6萬億元人民幣——以便完成始於2014年末的地方債置換計劃。
2017年,企業違約和破產的情況很可能也會增加,尤其是考慮到北京方面仍在推進涉及在某些行業去產能的供給側改革。
但是,由於2017年是一個從政治角度看如此重要的年份——秋天的中共“十九大”上將進行領導層換屆——中國的“金融救火隊”將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在中國央行牽頭下,他們將在必要時提供流動性,並幫助商定違約解決方案。所以,雖然債務規模仍將攀升,但2017年不會是中國金融體系爆發危機的年份。
政治的確是重中之重,北京方面決心讓其他一切東西保持穩定、甚至是靜止,即不斷加大對媒體、非政府組織(NGO)乃至整個互聯網的打壓。中共現在很緊張,盡管MGA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有很大把握將自己偏愛的候選人安插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但黨內鬥爭正在幕後上演。
值得關註的最重要動態是,習近平的假定接班人是否會產生。如果今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成員當中,沒有一位在2027年仍低於67歲的退休年齡,那將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說明習近平不打算在五年後放棄權力。投資者是否會歡迎這種集權——盡管目前而言這種集權增強了穩定性——是值得懷疑的。
丹•博格萊(Dan Bogler)是英國《金融時報》旗下宏觀研究機構Medley Global Advisors組稿編輯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