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護盤 放寬融資擔保品範圍

金管會護盤,投資人可用股票、債券與基金補差額,不必賣股換現金。

《經濟日報》報導,國安基金在12日宣布護盤後,金管會兩天後也跟進採取措施。國庫署副署長顏春蘭昨說,國安基金進場與否,是綜合評估國內外政經等情勢,國內基本面仍好,但國際上則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如美國CPI不樂觀、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全球經濟成長率,因此認為是進場時機,才做出護盤決策。

金管會則是觀察近月擔保維持率偏低,憂心加重台股賣壓,才跟進祭出鼓勵企業實施庫藏股的「做多」、和放寬抵繳擔保品「減賣壓」的第一階段穩股措施。

依照過往經驗,一旦台股後市跌幅加快、加深,金管會第二階段採行措施,將會步入「限空」,包括提高融券保證金成數、限制借券等,拉高放空成本、抑制賣壓;第三階段則更強力介入空方,包括禁止平盤下放空等。

《工商時報》指出,金管會14日在18套劇本中再拿出兩招,一是提醒上市櫃公司可視自身資金調度及財務狀況,適時實施庫藏股;二是放寬信用交易擔保品範圍,15日開始經授信機構同意,投資人可以具市場流動性且有客觀合理估值的其他擔保品,補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差額,即可用上市櫃股票、債券與基金來補差額,不必賣股換現金。

金管會上次放寬擔保品範圍是在2020年3月19日,到6月10日結束,執行近三個月,這次則仍要看執行狀況再決定退場時間。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表示,上次執行是因疫情造成股市震盪時為穩定市場,這次亦是看股市波動較大,且6月16日以來擔保維持率都在150%左右,股市較佳是170%,台股若今日跌、明日漲,擔保品範圍放寬,可舒緩投資人的財務壓力。

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蔓延全球造成股債雙跌時,金管會短期內祭出鼓勵上市櫃執行庫藏股及辦業績說明會、鼓勵投資人定期定額投資台股、鼓勵金融業買進績優股及執行庫藏股、放寬信用交易擔保品範圍、要求自營商造市、盤中借券賣出不得逾前30個營業日日均成交量10%、當日收盤價跌幅逾3.5%次一日平盤下不得放空等。

台股加權指數今年到7月13日下跌21.37%。金管會建議,上市櫃公司若有餘力,可執行庫藏股救自家委屈的股價,今年至7月13日,上市櫃公司執行庫藏股合計有61件,其中21件仍執行中,上市有16件及上櫃有5件 ,預定最大可買回金額約99億元。金管會提醒上市櫃公司可視自身資金調度、財務狀況及買回目的,適時評估實施庫藏股,以保障股東權益及強化投資人信心。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這波與2008年及美國次貸風暴不同,當時是結構型商品包了很多有毒資產,欠缺流動性造成,這次是地緣政治、通膨及美國快速升息等,也是前所未見,不過目前看來,台灣的金融業韌性仍夠,資產品質亦佳。

除信心喊話,金管會本次祭出的第一個實招,是放寬信用交易追繳差額的抵繳擔保品範圍,自15日起投資人經授信機構同意,得以具流動性及客觀價格的其他擔保品,補繳差額。金管會呼籲證券商等授信機構,合理評估投資人融資融券交易狀況,給予妥適處理。

最後,金管會強調,會持續關注國際情勢對總體經濟影響及台股表現,於必要時將採取相關穩定措施。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8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我國如果要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中央銀行與政府相關基金(如四大基金等)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